Blogtrottr
2013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2013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存款保險促使銀行差異化經營 理財業務轉型將分化
Dec 25th 2014, 07:20

摘要: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與利率市場化進程加速理應相輔相成,它們均是我國金融市場環境開放化趨勢下的必然發展形態。我國商業銀行市場化程度將加速提升,民營銀行等中小銀行的設立將使得銀行間的競爭更加激烈,特別

摘要: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與利率市場化進程加速理應相輔相成,它們均是我國金融市場環境開放化趨勢下的必然發展形態。

我國商業銀行市場化程度將加速提升,民營銀行等中小銀行的設立將使得銀行間的競爭更加激烈,特別是對規模受到限制、服務區域性較強、定位偏向於小微企業的城商行或農商行帶來不小的沖擊。

實施存款保險制度后,商業銀行繳納保費勢必在短期內增加銀行的經營成本,加之利率市場化,將會對銀行傳統的利潤來源產生影響,存貸款利差被迫縮窄,因此商業銀行經營業務的轉型就顯得迫在眉睫。

銀行理財業務的未來發展方向必將從以往的“類存款”產品向真正意義的資產管理產品轉變。

銀行差異化經營思路,這在理財業務上同樣適用。雖然市場環境及監管政策一直在推動理財業務朝資管轉型,但是大中小型銀行之間的客戶基礎和資產設定能力存在一定差異。

總而言之,整個轉型也是銀行理財業務從資產負債經營理念向資產管理、財富管理理念發展的過程,從而使理財業務能為銀行帶來真正意義的中間業務收入。同時為客戶提供多樣化、個性化、客製化的金融產品,以滿足其多層次的投融資需求。

2014年11月30日晚,中國人民銀行起草的《存款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正式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規定,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即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銀行所有被保險存款賬戶的存款本金和利息總額在最高償付限額以內的,實行全額償付,超出最高償付限額的部分從銀行清算財產中受償。

自此,歷經21年,我國的存款保險制度在利率市場化進程加速過程中終於破題。利率市場化是遵循“先外幣后本幣、先貸款后存款、先長期后短期、先大額后小額”的順序逐漸推進的,而人民幣存款利率是最後一個等待放開的市場。存款利率上限自2012年6月擴大至基準利率的1.1倍,時隔兩年多的2014年11月,上浮空間再次擴大至1.2倍,意味著距離完全放開已經為時不遠,市場也將此解讀為利率市場化的“最後一公里”。

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與利率市場化進程加速理應相輔相成,它們均是我國金融市場環境開放化趨勢下的必然發展形態。與此同時,2014年可謂民營銀行的破冰之年,首批5家民營銀行獲得銀監會批復並陸續籌建,相信民營銀行的試點將進一步擴大,這些更具市場化競爭意愿的成員有望成為活躍銀行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民營銀行而外,農村金融機構也向民間資本敞開了大門。2014年12月中旬,銀監會發布了《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農村信用社產權改革工作的通知》以及《關於進一步促進村鎮銀行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農村信用社的產權改革、參與村鎮銀行組建。這些都是符合2014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發展方向,即大力推動民間資本參與設立民營銀行、村鎮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

種種跡象表明,我國商業銀行市場化程度將加速提升,民營銀行等中小銀行的設立將使得銀行間的競爭更加激烈,特別是對規模受到限制、服務區域性較強、定位偏向於小微企業的城商行或農商行帶來不小的沖擊。談到定位,就不得不討論差異化經營。我國銀行業資產主要集中於5家國有銀行和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它們因收益成本的考慮而更愿意服務於大型企業,相反地對廣大中小企業的支援力度較弱,這也是導致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主要原因之一。此種背景下,市場亟待出現能夠服務於這些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民營銀行等中小銀行很有可能將貸款客戶定位在小微企業,避開傳統大中型商業銀行已占領域,從而形成差異化經營。例如,首批5家民營銀行的定位分別為“小存小貸”、“大存小貸”、“公存公貸”或者服務特定區域的小微企業及金融消費者。可見,小微貸款或消費者貸款將成為中小銀行的業務方向,這樣才有望在未來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

此外,實施存款保險制度后,商業銀行繳納保費勢必在短期內增加銀行的經營成本,加之利率市場化,將會對銀行傳統的利潤來源產生影響,存貸款利差被迫縮窄,因此商業銀行經營業務的轉型就顯得迫在眉睫。傳統的存貸款業務受到監管指標的限制而帶來較多的隱形成本,其中經濟資本的占用就是業務開展中不得不考慮的首要因素。參照國外銀行發展狀況,高資本消耗業務已然不符合金融自由化環境下銀行的經營思路,而低資本消耗業務才是未來轉型之路,輕型銀行在未來才可能健步如飛。

大力發展中間業務將是今後商業銀行的轉型方向。中間業務中,資產管理業務能夠產生對傳統存貸業務的最有利補充或替代效應。得出這種結論的依據在於:第一,存款保險制度的最高償付限額將對部分高凈值客戶的存款帶來一定隱憂,這將激發這部分人群的財富管理需求,理財產品或資管計劃能夠滿足這種需求;第二,資產管理業務下,理財產品或資管計劃作為鏈接資金端和資產端的載體,與商業銀行起到存款客戶和貸款客戶間的中介作用是類似的,不同的只是風險承擔者變為了購買產品的投資者,這也是為什么資產管理業務是低資本消耗或者無資本消耗業務的原因。

隨著泛資產管理格局的不斷擴大,同時互聯網金融平臺快速崛起對銀行存款和理財業務也造成沖擊,銀行理財業務的未來發展方向必將從以往的“類存款”產品向真正意義的資產管理產品轉變。如今,商業銀行面臨的投資渠道或資產品類逐漸多樣化,此外理財投資者的可投資資金規模、風險偏好、風險承受能力、預期資金安排等要素也更加分化和明晰。鑒於此,未來銀行理財產品的創新研發將更多地考究銀行對於資金和資產兩端的收益及風險的平衡,理財產品將趨向個性化和客製化。產品研發的能力將涉及到對投資者的評判與分層、對投資資產的設定與組合、對交易結構的設計與創新,這一系列的考量因素只為帶來一個結果,匹配銀行自身的可投資資產與客戶,將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客戶。

回到前面提到的銀行差異化經營思路,這在理財業務上同樣適用。雖然市場環境及監管政策一直在推動理財業務朝資管轉型,但是大中小型銀行之間的客戶基礎和資產設定能力存在一定差異。轉型階段中,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國有銀行等大型銀行的步伐將快於絕大部分區域性的中小銀行,這一方面是由於區域性銀行的客戶對於銀行儲蓄概念更加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是由於大型銀行的產品創設、投資交易、銷售管理等能力和資質較區域性銀行更加全面,資產管理產品的研發與銷售會更好地迎合投資者的需求。當前,市場公認轉型后的資管產品類別無非是結構性產品、凈值化產品、理財管理計劃等,這些類別產品的轉型將先從大型銀行開始,中小銀行將跟隨其后。以結構性產品為例,2013年共有10家股份制及國有銀行發行,2家區域性銀行發行,而2014年兩個數據則增加到12家和8家,且加入到結構性產品發行行列的區域性銀行多服務於發達地區。

另外,從已發布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可以看到,政策導向也是在從監管指標上限制預期收益率型產品,推動凈值化、理財管理計劃等資管類產品的發展。總而言之,整個轉型也是銀行理財業務從資產負債經營理念向資產管理、財富管理理念發展的過程,從而使理財業務能為銀行帶來真正意義的中間業務收入。同時為客戶提供多樣化、個性化、客製化的金融產品,以滿足其多層次的投融資需求。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als2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