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印度有不少富豪,西方財富管理公司進入印度市場尋找客戶,但他們現在卻又逐漸離開印度市場,因為印度富豪不怎麼想要他們的管理服務,認為私人銀行提供的服務與他們的符合並不符合。
《彭博社》報導,印度的財富成長速度驚人,據研究機構預測,2018 年的財富管理市場較來到 380 兆盧比 (約 6.3兆美元),會是 2013 年的 4 倍。
但私人銀行業遇到諸多阻礙,其中之一是客戶認為銀行只想賺傭金而非為客戶謀利,其他還有監管單位嚴控、盧比不易兌換、富豪偏好投資房產等因素,都讓財富管理公司運作不易。
瑞銀、摩根士丹利和麥格理等,都在去年決定退出印度的私人財富管理市場。
總部設於孟買的 HDFC 銀行私人財富管理主管 Abhay Aima 說,印度富豪並不習慣支付費用獲取財富管理建議,客戶對價值很敏感,在支付費用方面也比較小器;付費模式在印度窒礙難行。
因此 HDFC 提供的諮詢服務並不收費,而是從交易中收取手續費。
據瑞士信貸在 2013 年 10 月發布的報告,印度家庭資產有 86% 是投入在不動產及黃金等有形資產。
這反映出印度股債市的大幅波動,使投資人傾向於不動產的穩定成長。
但印度在不動產方面對消費者的保護較少,遭遇爭議時也要花很久時間解決,這使外資銀行盡量少碰不動產,而留給印度當地的財富管理業者處理。
印度央行對盧比匯兌的管制,使投資其他國家資產非常不便,限制了外資銀行能提供給印度客戶的財富管理服務項目。
相對地,印度本土的財富管理銀行則較為了解各項資產類別的變動情況。
其他西方銀行如花旗、德意志銀行、匯豐、渣打等,仍然在零售業務範圍內提供財富管理收費諮詢的服務。
皇家蘇格蘭銀行也仍在印度提供財富管理服務,但已經關閉將近半數的印度各地分行。
瑞士信貸和法國巴黎銀行則是將財富管理業務獨立於零售業務之外運作。
摩根士丹利在 2013 年 5 月將規模 8 億美元的印度資產管理業務以超過 800 萬美元金額出售給渣打銀行,渣打在印度有 99 家分行,是最大外資銀行。
在某些同業決定退出印度市場之時,瑞信則在去年增加私人銀行業務人力,預期業務會有所成長。
瑞信認為,財富管理服務是以客戶的角度出發設想,而在印度運作這項業務需要滴水穿石的耐心,市場終將會有所成長。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