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展覽的古印第安人的黃金鱷。
人類對黃金的態度真的令人費解。從化學方面講,黃金很「沒意思」,幾乎不與任何其他元素發生反應。然而,在由118個元素組成的週期表上,黃金是少有被人們用作貨幣的元素。原因究竟是什麼?
為什麼不選鋨、鉻、氦,或者𨭎呢?
大英博物館目前正在舉行的一個有關哥倫布登陸前美洲大陸出土文物展或許可以為上述問題提供些許答案。
倫敦大學學院化學系教授安德雷亞·塞拉在展覽大廳的展品前接受了BBC商務記者賈斯廷·洛拉特的訪問。
化學排除法
他表示,其實仔細分析一下元素週期表就不難看出,很多元素從開始就注定無法成為貨幣。
「右手這邊的是一些惰性氣體和鹵素。氣體元素,」 他說。 「氣體一上來就肯定不會是作貨幣的好材料。人們不可能隨身帶著一瓶瓶的氣體走來走去。」
「另外,氣體無色。人們怎麼知道瓶子裏裝的到底是什麼氣?」
「水銀、溴、砷也不行;有毒的東西作貨幣恐怕也不合適。」
「即使是週期表左邊的鹼性金屬和稀土也不行,多數極不穩定,很容易與其它元素產生反應。大家可能還記得中學化學課上把鈉或鉀放入水杯後的到處是泡泡然後爆炸的情況吧,能爆炸的貨幣也要不得。」
當然,所有放射性元素也要不得,誰的口袋裏估計也不敢裝著可以致癌的貨幣;所以什麼釷、鈾、鈈之類的元素也隨即排除了。
歷史上黃金的市場價格跌宕波動巨大。
自然選項?
人們熟悉的鐵、鋁、銅、鉛、銀等金屬,也都各自存在較嚴重的「缺點」,至少氧化速度較快,很快就會被腐蝕。
即使是極稀有而耐久的鈦和鋯也有自身的問題——它們需要攝氏一千度以上高溫才能冶煉出來,決不是古代人類可以達到的技術水平。
鋁也很難從自然界提取煉得,而且質地薄軟,也不適宜作貨幣。
在118元素週期表中,最後只有鉑、鈀、銠、銥、鋨、釕和金、銀留下了。
分析來分析去,人來很早就選擇黃金作為貨幣,看來的確有其特定的天然道理。
除了本身特質之外,黃金相對來說既耐久、有比較稀有,同時也美觀耐看,因此難怪很早就被人類選作了高貴裝飾金屬和貨幣。
黃金價值幾何?
當然,黃金本身究竟有多少價值完全還是由人類社會自己決定的。
專家解釋說,在歷史上,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髮現大量黃金後也曾引發巨大通貨膨脹危機。
從那以後,各國政府往往在遇到經濟危機時就會選擇放棄紙幣與黃金儲備之間的聯繫而大印鈔票以求刺激經濟復蘇。
特別是隨著1973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徹底解除了美元與黃金之間掛鉤關係之後,黃金本身的貨幣價值已經大不如前。
這也許就是為何金價波動極大的原因之一:2001年時每盎司黃金價值約260美元;2011年9月金價一度高達1921美元;如今金價跌回至1230美元左右。
所以如果僅以實際價值一項看,黃金可能是所有金屬中市場波動幅度最大,最不穩定的一種「貨幣」選項了。
(編譯/責編:晧宇)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