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北港每年農曆3月,會有一群蝙蝠飛來這裡,這種蝙蝠叫做「黃金蝙蝠」,體型嬌小外型呈現淡黃色,牠們冬天在高山上冬眠,等到天氣暖和一些就到平地繁殖,剛出生的蝙蝠寶寶,幼年就在北港度過,透過農委會林務局的生態紀錄片,帶您了解黃金蝙蝠。
一年一度媽祖誕辰,北港正是最熱鬧的時候,也有一群神秘嘉賓,從山上趕來參加這場盛會。
影片旁白:「一隻隻的黃金蝙蝠飛回古宅的檐廊下,他們每年都按時回來趕上媽祖婆的生日。」
緊緊依偎著彼此,小巧的身軀掛在屋簷下面,牠們是「黃金蝙蝠」,正式名稱叫做金黃鼠耳蝠,北港人習慣稱做「倒掉蓮」或「媽祖蝠」,相信牠們是北港福氣的象徵。
影片旁白:「廟裡信徒祈求著福氣降臨,隨處可見和福同音的蝙蝠雕刻。」
每年農曆3月,黃金蝙蝠定期來報到,牠們天黑才出沒,白天就高掛在樹葉上睡覺,大老遠飛來平地,為的是繁衍下一代,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影片旁白:「小蝙蝠出生了,蝙蝠媽媽舔拭著心肝寶貝,黃金蝙蝠1年只生1隻小蝙蝠。」
當天色漸暗,蝙蝠媽媽1隻接著1隻出門覓食,小蝙蝠只能留在家裡,幾隻蝙蝠寶寶互相做伴,其實沒有甚麼大問題,最怕的是颳風下雨。
颱風過後,蝙蝠寶寶不小心從高處掉落,可能會當場斃命,這隻小蝙蝠很幸運,碰到了好心人,馬上帶牠去找獸醫治療。
影片旁白:「獸醫拿出牠最擅長的配方奶代替母奶,添加1隻麵包蟲餵牠。」
瘦小的蝙蝠寶寶看起來像是餓壞了,用盡全身力氣飽餐一頓,通常黃金蝙蝠出生後1個月就會開始練習飛行,嘗試獨立生活。
影片旁白:「蝙蝠寶寶的飛行練習曲,笨拙的翅膀要跟好媽媽的背影,趁太陽還沒出來,寶寶自己多飛了好幾趟。」
最近幾年黃金蝙蝠數量急遽下降,1960年代還有1千隻左右,現在卻銳減到50隻,為了看黃金蝙蝠一眼,不少人在冬天長途跋涉,到海拔2千公尺的高山上,探望冬眠的黃金蝙蝠。
影片旁白:「黃金蝙蝠依舊懸掛在那裡睡覺,但他並不孤單,大蹄鼻蝠和渡瀨氏鼠耳蝠也來洞穴相依作伴。」
年復一年,北港人看著蝙蝠寶寶成長,他們還在等待下一個夏天,和黃金蝙蝠再次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