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T客邦
T客邦 - 全站文章 
Explore Cafepress

Name anything in the world, and we'll show you hundreds of products that celebrate it. Or, you can design your own.
From our sponsors
有 3D 印表機就能做善事!壯大中的 Robohand 義肢社會自造運動
Jun 17th 2014, 08:17, by innomambo

105f1a26cd1f2fea072bc5bf9adf16c2 你能想像一個有「殘缺」的生活?因為疾病、意外或戰爭而失去正常的肢體,這樣的事,時有所聞;這樣的人,或許就在你我身邊。如果是你,會如何去面對呢?Richard van As是一位南非木匠,2011年5月在工作中失去了他右手的手指。這個意外,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以及至今200多位手部殘缺者的人生。

▲一場社會自造運動因Robohand而啟動了。(來源

走出醫院,他選擇靠自己的力量「找回」健全的雙手。從一個人在工作室摸索開始,後來找到遠在美國的Ivan Owen協助機械手掌的結構設計,並在2012年9月將他們的手掌義肢命名為Robohand。

▲南非木匠Richard van As在工作中失去了他右手的手指,讓他啟動了Robohand計畫,至今已幫助了200多位手部殘缺者。(圖片來源

草根Robohand成為殘缺者明燈

事實上,市場上並不乏義肢方案,有些仿生高科技方案甚至已做到假可亂真,但是,動輒數十、數百萬的定製價格,真的太貴了,一般人根本無緣嘗試;對於還在成長中的孩童來說,「換手」更是家長難以承受之重。

Robohand,一個最草根的義肢計畫,如今已是許多需要者心中的明燈。從Richard一人,到Ivan及他們兩個家庭的共同投入,他們一直是用工作閒餘的時間來精進這個研究。而所謂得道多助,在他們一路的堅持中得到了最佳應證。

Robohand的發展歷程中有個重要轉捩點,就是3D列印機在2012年底到位了。這是兩台由MakerBot捐贈的Replicator 2列印機,讓他們兩人可以隔海快速溝通並修正Prototype,而且能將其成果在Thingiverse開放出來,讓世界各地有需要的人都可以嘗試應用。

[embedded content]

於是,很快地,第一個成功的Robohand版本在2013年1月問世,並在這一年間陸續開發出Robofinger和Roboarm等更完整的義肢組合方案(最近則已在進行Roboleg計畫了)。而這一年,隨著幫助需求者「重健完整人生」的感人故事愈來愈多,也讓Robohand聲名大噪,不斷出現在各大媒體的報導中。

名氣,並沒有讓他們動搖開發Robohand的初衷:協助肢體殘缺的朋友能更獨立地生活,並與世界互動,進而能和一般人一樣享有「完整且自由的人生」。故事的推廣,吸引了更多有心人來參與,有人捐器材、有人提供專業意見,更多人則自己動手做,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如9歲女孩Kylie Wicker的故事

戰火中的重生 - Project Daniel

▲Not Impossible遠赴蘇丹進行3D列印義肢扶助計畫 - Project Daniel(圖片來源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該是由Not Impossible深入戰火中推動的Project Daniel計畫吧。

蘇丹,是一個戰亂不斷的國度,許許多多人因炮火而失去了健全的四肢,Daniel Omar正是南蘇丹預估近五萬名截肢者中的一位少年。他在14歲那年,一次在山上牧牛時因飛機投彈而重傷,為了救回生命必須截斷雙手,但瀟灑的青春,就此離他遠去。

他的故事,經由TIME報導而廣為人知,也刺激了想結合科技與媒體力量改變世界的Not Impossible發起了Project Daniel計畫,並由CEO Mick Ebeling親自前往蘇丹,要為Daniel量身定製他的義肢。

Mick的導師,正是Richard。在進入蘇丹前,Mick前往南非接受Richard的特訓,並模擬在無網路的村子裏如何靠Mick自己修正做出屬於Daniel的3D列印Robohand義肢。也因為這些準備工作,才讓Not Impossible拍出一支任務成功的感人影片:特別當Daniel在事隔兩年後,第一次靠自己吃下桌上的食物!

[embedded content]

當然,Daniel只是這個計畫想幫助的一個對象,當Mick離開蘇丹時,已在當地教導出一批能夠自行製作Robohand的人才,可以繼續幫助更多需要義肢的人。(根據上面的影片,即使現在戰火升高,這計畫每週仍能做有一個義肢的產出)。

Enabling The Future - 社群共同參與

▲E-nabling The Future致力於運用Robohand協助需要義肢的孩童重建新生活。(圖片來源

從Robohand引發的常民化義肢自造運動,在全球各地已如滾雪球般推展開來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Enabling The Future。

這是一個從Google+開始的一個社群 - E-Nable Group,發起人是Jon Shull。他被Robohand開源計畫所感動,想號召全球擁有3D列印機的Maker來共襄盛舉,為需要義肢的朋友印製組合零件。他的作法是在網路上設立了E-Nable map,有3D列印機的人都可以上來登記,讓有需求的朋友能就近尋求協助。

這樣的列印義舉,花不了太多時間,用PLA印製的材料費也不高,台幣可能只要數百元或更少,但卻能幫助一個上肢殘疾的朋友重建新生,何樂而不為呢?

從E-Nable Group到E-Nabling The Future,在Jon的號召下,參與者不斷成長,包括工程師、技師巧匠、醫生、教授、高中老師等各領域人才都來貢獻所能,他們共同讓原始設計能夠精進,並協助自造者或有需求者做出高可用性的義肢。

Jon不希望他們只是在幫忙製造義肢,更重視如何將影響力推廣出去,因此花很多時間教導和指引更多人學會製作3D列印義肢,並鼓勵學會的人繼續傳播出去。這樣的訴求如今不斷開枝散葉,有父母為自己的小孩設計義肢、有高中同學一同讓4歲女孩重捨笑容、也有工程系學生與專業治療師發展出新的版本,幫助社群中有需要的人。

啟動台灣的社會自造運動

當3D列印在全球持續發燒,為創意及應用商機開啟了一扇扇新窗,在這同時,結合開源社群的自造運動,也能因「助人最樂」的動力下開出不同的成果。

在全球,不少孩童因罹患羊水帶症候群(amniotic band syndrome)而自出生即為肢體缺損而苦;在戰亂地區,如蘇丹,則有更多人遭無情砲火之劫而失去手或腳,卻買不起昂貴的義肢。

事實上,在台灣,因故截肢的患者預估每年也有約2000位(其中三分之二為下肢截肢),但Robohand的扶持社群,似乎還未傳進我們的土地上。希望本文的報導及連結資源,能夠激勵實際的行動社群,讓台灣的自造運動也能造福社會。

延伸閱讀:

100 美元 1 義肢,幫助戰爭受害者的 3D 列印技術

仿生神經肌肉介面,讓義肢也有「感覺」

iPhone應用程式控制義肢,父親重握女兒的手

Facebook

馬上按讚 加入T客邦粉絲團

標籤:周邊, 新聞, 義肢, 生活, 3d列印

更多3C新消息,快來加入T客邦粉絲團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als2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