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Mobile01熱門文章
 
Eventbrite makes it happen

Create an event and sell tickets online through Eventbrite. It's simple! Sign up and get started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極速對焦 精準操控‧Sony A6000
Mar 13th 2014, 01:56

多年前Sony半透明反光鏡機種所刮起的Alpha旋風小編還記憶猶新,當時的雙位數Alpha相機可說是讓Sony名列相機品牌三強之一的關鍵,因為細膩的電子觀景窗、Live View的自動對焦速度、可翻轉螢幕、高速連拍的優勢使得同級競品面臨莫大的威脅;但自從搭載半透明反光鏡的全幅相機A99也推出了之後,雷聲大雨點小的結果也讓原廠不得不使出奇招來應對,從A7/A7R的出現便可嗅出一些端倪。A7/A7R因為少了半透明反光鏡結構,所以我們稱之為「微單眼」,再加上取消該結構的緣故,使得機身體積可以做的更小更易於攜帶,這是從NEX時代開始即存在的優勢,而NEX也可以說是APS-C微單眼的領航者,我想要不是因為它的出現,M4/3系統發展的不會如此神速、富士或許也不會也投入這塊市場,更別提各家入門DSLR的進化了,NEX絕對是幕後的「功臣」之一。

不知道各位用戶是否知道,第一台從NEX改回Alpha方式來命名的機種既不是A7/A7R也不是A5000,而是去年第三季在國外發表的A3000,雖然它的外觀跟過去我們所熟悉的NEX截然不同,但是它卻是貨真價實的E接環機身,且同樣沒有反光鏡結構,只不過造型與Alpha相機相仿,且走的是入門且低價位路線;可惜這款相機在台灣並未上市,它的目標鎖定在歐美市場,因為猶如DSLR的外型造就了更佳的握感,也較為歐美用戶所接受。

按這裡檢視圖片
而在今年初發表的A5000,正是取代NEX-3系列的機種,以上掀螢幕以及輕巧的外型來取勝,同時也與NEX-3N同樣內建閃光燈,且搭配Kit鏡的價格連1.7萬都不到,自然容易受到新手們的青睞;但說到這裡就讓我想到了NEX-5T若歸建在Alpha底下的話,型號該如何命名呢?因為繼A5000之後NEX-6的後繼機A6000也在上個月發表了,該不會被稱為A5500吧!畢竟A5000與A6000之間存在著一萬元的價差,原廠肯定會想辦法填補這個空缺的,我們就等著看吧。

過去的NEX-6被小編視為歷代NEX之中最具誠意的機種,因為它不僅加入拍攝模式轉盤、兩組指令轉盤、內閃、多介面ISO通用型熱靴、蒙皮握把,還有與NEX-7同級的XGA OLED電子觀景窗;除了機身非金屬製以外,硬體規格可說是完完全全的打趴NEX-7,因為NEX-6就連對焦系統都是採用全新的混合式自動對焦,且單機身的價格也只要兩萬出頭,跟NEX-7相比這C/P值真是高到破表。至於本篇的主角A6000幾乎延續了NEX-6的優勢,而且還搭載全新BIONZ X高速影像處理器、採用新一代混合式自動對焦系統、並提供Wi-Fi無線傳輸與NFC近場通訊功能,再來畫素及連拍能力都有所提昇,這也代表A6000的用途將會更廣泛,也符合高階用戶的需求。接下來就請各位慢慢欣賞小編的的介紹,進入本文前可先參考A6000+SEL1670Z的實拍範例。

☆ Sony A6000 + SEL1670Z‧拍攝樣本(機身直出無後製)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 Sony A6000 機身外觀暨功能介紹

按這裡檢視圖片
我知道有許多網友都期待A6000能夠加入金屬機身,但金屬機身同時還要加入Wi-Fi傳輸功能在設計上會比較困難,而且隨著成本的增長售價自然也會提高,這是廠商及消費者都不樂見的事;所以A6000還是維持NEX-6最初的強化塑膠來打造,不過外表所營造出來的金屬質感卻很逼真,尤其是銀色的機身。A6000的體積為120.0 x 66.9 x 45.1(mm),淨重是285公克(含電池與記憶卡的重量為344公克),在體積方面比NEX-6稍大了一些些,重量則少了兩公克,但這都是微乎其微的改變,各位有做功課的話這部份其實可以直接跳過了,因為不論用肉眼觀察或是在手感方面都不易察覺。

按這裡檢視圖片
在快門鍵的下方設有紅外線接收器,可搭配原廠的無線遙控器使用,上腳架想自拍時也不會手忙腳亂。

按這裡檢視圖片
A6000這握把可說是承襲NEX-7及NEX-6設計而來的,厚實的握把加上荔枝紋蒙皮,有著出色的止滑性,雖然握持時小拇指必然會懸空,但E接環鏡頭的塊頭都不大,就算尾指懸空影響也不是太明顯。

按這裡檢視圖片
歷代的NEX系列同樣也有掛上「α」符號,而NEX則是正式走入歷史。

按這裡檢視圖片
推出至今已邁入第四年的E-mount,從最初的APS-C片幅進化為FF全片幅(A7/A7R),且還多了FE鏡頭可選擇,我想這是任誰都未曾想到的突破;從半透明反光鏡的加入、XGA OLED電子觀景窗的出現、可延伸翻轉的液晶螢幕、連拍降噪功能的實現,以及「一吋感光元件」和「全片幅感光元件」數位相機的小型化,都再再證明了Sony影像部門的創意以及實力!

按這裡檢視圖片
Sony過去曾在APS-C機身上嚐到高畫素所帶來的苦頭,沒想到A6000依舊無所畏懼,搭載一塊2430萬畫素的"Exmor"APS HD CMOS,看到這數字各位有沒有感到熟悉呢?沒錯!這就是當年曾出現在A77、A65以及NEX-7身上的畫素大小,但不同的是A6000使用無縫感光元件濾光鏡,這技術過去只出現在A7R身上;原廠也並非省油的燈,經過幾年的努力也成功開發了BIONZ X影像處理引擎,而這也是成就全片幅A7/A7R畫質的關鍵之一,所以可別從A6000的高畫素就來評斷其表現唷!

★ 清晰影像縮放 / AF微距變焦

按這裡檢視圖片按這裡檢視圖片
在這兩年左右的Alpha機種上都可以見到「清晰影像縮放」這功能,最大的變焦倍率為2x,雖然畫質跟光學變焦相比還是有所不及,但若是跟傳統的數位變焦做比較的話,可是有明顯的差異,應急時可派上用場且在錄影模式下也同樣支援,這點我覺得還挺實用的。至於「AF微距變焦」這個功能其實是「調焦」用的,但名字取的實在很詭異,沒看說明書的話用戶可能會搞不懂它的用途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以上是A6000+SEL1670Z鏡頭焦段於70mm的拍攝範例。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上圖同樣是70mm但開啟了「清晰影像縮放2x」,各位可以點擊原圖來看看畫質表現。

★ 電子式前簾快門 / 鏡頭補償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電子式前簾快門的選項最早出現在NEX-5N身上,電子前簾的好處就是可以省去一次快門簾升降的動作,除了降低機身震動以外,快門延遲也會跟著縮短,這在去年A7R的評測文中曾為大家介紹過(A7才支援電子式前簾快門),而A6000也具備這功能,建議平常就開著吧!有利無弊。鏡頭補償其中包括了「陰影補償」、「色像差補償」、「失真補償」,基本上這三項我都會設為自動,因為能夠有效修正光學上無法避免的瑕疵。

[embedded content]
▲電子式前簾快門關閉時,釋放快門所帶來的震動及聲響都會較大,相對快門延遲也會較長一些,影片中可以看到快門簾共有兩次的升降。

[embedded content]
▲將電子式前簾快門開啟後,從慢動作影片可以看到,它只有後簾快門作升降而已,前簾快門並沒有降下來。

★ A6000 + SELP1650 變焦鏡頭

按這裡檢視圖片
這組合可說是最平易近人也最實用的焦段,SELP1650電動餅乾鏡兼顧了攜帶性以及焦段上的便利。

按這裡檢視圖片
換算等效焦長為24-75mm,內建OSS光學防手震,最近對焦距離也有25公分,畫質跟G鏡或是蔡司鏡頭相比勢必會有落差,但作為生活記錄之用我想是沒問題的。

按這裡檢視圖片
這顆電動變焦餅乾鏡的另一項優勢就是鏡身上除了設有變焦環以外,同時也內建變焦撥桿,在錄影環境下可利用變焦撥桿平順的完成變焦動作,減低機身搖晃的可能,操作起來就如同DC般流暢,畫面不會有卡卡的情況出現。

按這裡檢視圖片
A6000+SELP1650這樣的組合是不是很吸引人啊!

★ A6000 + SEL1670Z 卡爾蔡司變焦鏡頭

按這裡檢視圖片
這種組合在官網上可是難得一見,畢竟單價比較高,也因為如此原廠也特別提供優惠方案,只要在3/3-3/16期間完成預購的話,將可以不到五萬元的價格入手這組合,等於是現省三千元。

按這裡檢視圖片
這顆蔡司鏡頭的體積明顯比較大,等效焦長來到24-105mm且有f/4的恆定光圈可用,內含四枚非球面鏡片(包括一枚AA高級非球面鏡片)與一枚超低色散鏡片,可以看出鏡頭的價值,同時內建OSS光學防手震。

按這裡檢視圖片
鏡身所被賦予的質感也與一般的E-mount有所不同,鏡身上還鑲有ZEISS的廠徽。

按這裡檢視圖片
蔡司鏡頭的傳統就是金屬鏡身,所以搭在A6000身上顯得格外有份量,但好在A6000的握把設計得宜,就算是單手作業也不易感到吃力。

按這裡檢視圖片
圖中A6000所搭配的閃光燈是HVL-F43M,堪稱Sony目前功能最齊全的中階閃燈,擁有Sony獨家的閃燈擺頭能力,也內建錄影專用的補光燈;裝在A6000身上雖然顯得有些突兀,不過功能較為齊全,所支援的項目也較為全面。

按這裡檢視圖片
說實話A6000的機頂樣式還真有當年NEX-7的影子,差別之在於NEX-7當時並沒有獨立的拍攝模式轉盤,所以才實現了三具指令轉盤的設計,現在看來似乎已不再那麼吸引我了,畢竟拍攝模式轉盤的存在更是重要;觀景窗、熱靴座、內閃的位置照上圖看來則是沒什麼改變。

★ 內建「多介面ISO 通用型熱靴」/ 內閃可調整出力並打跳燈

按這裡檢視圖片
經過一年半的努力「多介面ISO 通用型熱靴」這設計,已經普及到1/2.3吋感光元件的Cyber-shot DSC-HV50V身上都可以見到,其優勢就在於那塊電子埠可傳輸的訊號極為豐富,不僅是影像就連聲音訊號也辦得到。

按這裡檢視圖片
在NEX剛起步時,為了與機身尺寸做出妥協,不得不犧牲內閃結構,雖然隨機都會附贈小型的外接式閃燈,但消費者總會嫌麻煩而懶得帶出門,索性會轉而考慮M4/3機種,這些理由小編不知道聽過多少次了,而原廠肯定也有聽到消費者的心聲,在NEX-7之後首度在平價機種NEX-F3加入了內閃,而A6000則是同時承襲了熱靴與內閃的便利性。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內閃控制選單其中有一項稱為「無線」意指無線觸發外閃,但詭異的是當我內閃升起後該功能依然無法選擇,後來我才知道這功能無法利用內閃來觸發外閃,得要把外閃接上機頂熱靴「無線」選項才可執行...(耍我?),但這問題似乎只有在E-mount的機身上會出現,A-Mount機身若有內建閃燈的話,是可以直接以內閃來觸發外閃的。在內閃出力部分有正負三級的強弱可以調整,最大出力為GN6。

按這裡檢視圖片
輕輕將彈出後的內閃向下壓,馬上就可以改變補光的方向,朝上打跳燈是柔化光質最簡單的方法,不過A6000內閃的最大出力僅有GN6,所以要注意天花板的高度,太高的話光線反射小,反倒沒有補光效果。

按這裡檢視圖片
官方雖然沒有公佈A6000的快門延遲數據,但除了A7R之外E-Mount相機在快門延遲方面都有不錯的表現,快門鈕一旁的「C1」是A6000的自定義按鍵之一。

按這裡檢視圖片
若仔細看的話會發現「拍攝模式轉盤」比「機頂指令轉盤」稍大一些些,直徑大概差了1~2mm,而「拍攝模式轉盤」不僅側面的止滑紋路更明顯、手感也較重一些,藉此降低誤觸的機率。獨立錄影鍵設計在握把附近,看似容易誤觸但其實不然,從NEX-7之後NEX-6開始原廠早已做出了修正,這次拍攝大概累積了1500次快門,但卻從未發生誤觸的情形,所以這點各位可以先不必擔心。

按這裡檢視圖片
A6000於機背所搭載的液晶螢幕為常見的三吋92.1萬點TFT LCD,規格與過去的NEX-6相同,讓小編感到可惜的是NEX-5T的電阻觸控螢幕還是未下放,而我想這在未來一定還會是後繼機的賣點,只不過卡在A5000跟A6000中間,那該以什麼型號來命名呢?這就交給原廠頭疼了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從A7/A7R開始改變的操作介面,當初試玩A7R的時候一直很難適應,但評測寫完後接著又測Sony FE 24-70mm F4 ZA OSS這顆蔡頭,連續一個多月都很頻繁的在使用A7R,想要不熟悉都難啊!按下機背的Fn鍵就可以叫出這12項自訂的快速選單,利用DISP鍵切換成右圖,如此一來在以觀景窗取景時,能夠更清楚掌握機身的設定,

按這裡檢視圖片
螢幕可下翻約45度,因此在高舉相機時至少還有辦法構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可上翻90度也是E-mount機身的傳統,低角度拍照或錄影都很好用。

按這裡檢視圖片
A6000另我費解的地方就是它捨棄了236萬點的XGA OLED電子觀景窗,改用144萬點的TFT LED,這在明亮度與細膩度上都有不小的差異,除了成本考量之外,我實在想不到降級的原因。

按這裡檢視圖片
隨機會附贈一個觀景窗接目器,在強光下以觀景窗取景時,也不必擔心被周遭光線所干擾。

按這裡檢視圖片
從機身右側更可以看清楚握把的造型,是有針對手持需求而去設計的,側面的「N」符號代表的就是NFC近場通訊,代表A6000可藉由近距離感應的方式快速啟動對應的APP程式,簡單的說NFC就像是一把鑰匙,而Wi-Fi就是傳送的通道。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鍵功能直接將文字或圖示標明在按鍵上還是比較易讀,在A6000身上即是如此,而機背加上機頂共有七顆按鍵的功能可自訂,我想就算是C/N兩家的機皇都不會有這樣彈性,接著就來看看可自訂的內容吧!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以上是自訂鍵設定的內容,基本上預設的功能都很實用,我頂多只會將「自訂按鈕1」改為風格設定,因為我會視題材的不同,在彩色與黑白色調之間做切換;「自訂按鈕2」改為影像品質的目的是為了可以快速在RAW與JPG之間做切換,通常比較重要的題材我會選擇性的拍RAW。

★ 對焦模式 / 峰值等級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自動對焦模式中我比較常用的是AF-S單次對焦與AF-C連續對焦,後者我會搭配「鎖定AF」同時作業,後面會跟各位介紹到;使用DMF和MF手動對焦時建議可以將「峰值等級」的功能給打開,可藉由目標輪廓的高光強弱來判斷合焦與否。
★ 自動對焦區域 / 可自訂彈性定點尺寸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在對焦區域中包括「對焦區域」及「彈性定點」都可以自訂對焦框的位置,前者是會從九個對焦框之中,自動判別合適的對焦框來達到合焦目的;彈性定點可移動的範圍涵蓋畫面九成,且有三種對焦框的尺寸可選擇,在拍攝人像時朝眼睛來對焦可以更精準。
★ 全新混合式自動對焦系統 / 高速連拍每秒最多11張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高速連拍通常會用到的場合就是追焦,首先為各位示範的是偏向靜態的連拍表現,記得可以把「顯示連續AF區域」給打開,這樣會比較好掌握合焦情形。

按這裡檢視圖片
附加壓縮檔: 原圖打包下載
這位是亞洲知名女DJ Noodles,有在跑夜店的朋友對她肯定不陌生,小編順手記錄下她刷碟的帥勁!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其實鎖定AF這功能在A58身上早就有了,只是大家都遺忘了它,A6000內建的全新混合式自動對焦系統內建179個相位式偵測點,可提昇合焦的速度;而對比式偵測的優勢則在於精準度,兩者相輔相成也使得A6000擁有0.06秒高速對焦的能力。鎖定AF設為開(快門啟動)時,半按快門畫面就會出現綠色的對焦框,並開始自動判別目標的位置及形狀,這個時候對焦框的大小也會隨之改變,各位看影下的影片就可以明白了。

[embedded content]
▲自動追蹤的過程很順利,因為背景夠乾淨且與目標的反差夠大;當鎖定AF開始時,對焦區域的類型並不構成任何影響,因為都是針對全畫面做偵測。

[embedded content]
▲半按快門的時候「鎖定AF」會跟著進行追焦,對焦框的大小也會隨之改變,這個時候也啟用了AF-C與連拍(Hi)、這裡有一點各位要注意,那就是車牌清晰與否跟A6000的追焦實力並無太大關聯,影片中對焦框所追蹤的是整部車子,並非鎖定在車尾、車頭或是車牌上,加上車輛是以高速移動的情況下逼近,若目標與背景的反差不夠大,那麼「鎖定AF」的對焦框誤判的機率會較高,另外在快門釋放的同時也會影響「鎖定AF」的效率。

按這裡檢視圖片
附加壓縮檔: 原圖打包下載
這組就是影片中的實拍結果,當車子移動到畫面中央時,對焦就突然失準了,但是前面都有準焦的那幾張點大圖來看的話,車牌號碼都還算是清晰唷。

按這裡檢視圖片
附加壓縮檔: 原圖打包下載
這是另外一組汽車的追焦照,拍攝的方式與前一組相同,一樣是手持、開啟鎖定AF、AF-C連續對焦再加上連拍(Hi),而這組的追焦表現則是比前一組要精準。

★ 各級感光度的表現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A6000內建多框雜訊消除功能,此時的感光度最高可達ISO 51200,在多框雜訊消除的模式下拍攝,要注意手持當下的快門速度,若未達安全快門的話可是會影響到畫質的,因為它是以連拍合成來達到降噪目的;A6000標準感光度則是ISO 100~ISO 25600,雜訊消除的功能如上圖所示。

按這裡檢視圖片
附加壓縮檔: JPG-原圖打包下載 RAW-原圖打包下載
▲測試環境:微光室內、光圈先決、手動對焦、風格設定:標準、高ISO雜訊消除:一般、消除長曝雜訊:關、上腳架、倒數計時拍攝。
在ISO 800以前卡通人物臉上的網點印刷皆非常的清晰,ISO 1600開始看得出來有輕微塗抹的痕跡,但依然可視為工作值,因為右列的毛球細節還是非常的豐富,可接受的堪用度大約在ISO 6400;這表現與使用1610萬畫素的NEX-6相比,可是大大的進步了不少,因為A6000的畫素來到2430萬,但我看了一下NEX-6過去的表現,我覺得搭載BIONZ X影像處理引擎的A6000,在高ISO的整體表現至少比NEX-6好上一級。

按這裡檢視圖片
附加壓縮檔:多框JPG-原圖打包下載
過去要在E-mount機身中找到「多框雜訊消除功能」幾乎是不可能,因為這最早是跟著半透明反光鏡相機所推出的新功能,近期只曾出現在A7/A7R身上;我們直接把視線轉移到ISO 6400的位置,有沒有發現雜訊抹的更乾淨了呢?但因為是連拍合成的緣故,所以會犧牲一些的銳利度。在這裡雖然雜訊都被抹除了,不過也代表細節更少了,所以在多框雜訊消除功能的測試下,我可接受的堪用值依然還是在ISO 6400。

按這裡檢視圖片
機身左側設有Micro USB的傳輸孔,可利用USB插頭來充電,車上有USB插孔的話更是方便,另一端則是Multi的插槽,可以外接電子快門線之類的配件。

按這裡檢視圖片
機底的標籤說明了A6000的產地來自泰國。

按這裡檢視圖片
使用的鋰電池型號為常見的NP-FW50,充飽電約可拍攝360張靜態照片(機背螢幕取景);相容的儲存媒體也一如往常,就是Memory Stick(Memory Stick PRO Duo、Memory Stick PRO-HG Duo、Memory Stick XC-HG Duo)與SD(SDHC、SDXC),且也支援應USH-I高速傳輸記憶卡。

★ 風格設定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這裡風格設定的選項多達13種,室內拍攝時我會選用標準模式,戶外拍攝時我會改用鮮明模式,拍攝人像時我會改用中性模式,想要加深暗部提高對比的話我會切換到透明模式,拍攝黑白照片的話則是將對比度與銳利度都+3,可能會有人認為直接用相片效果的「高對比度單色」來拍不就好了?但相片效果只能記錄JPG,在RAW或是RAW+JPG的設定下是無法作業的。

按這裡檢視圖片
以上範例是以RAW檔拍攝,再透過原廠軟體Image Data Converter個別調整「風格設定」的結果,由於這兩張都是在室內環境下拍攝,所呈現出來的色調有可能會被白平衡所影響。過去Sony對「風格設定」的內容給的並不是很大方,只有高階機種才有可能將13種全部下放,例如A7/A7R、NEX-7、A99、A77這類的機身,看來A6000的用戶是賺到了。

★ 相片效果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其實我一直在期待相片效果的改版,多達13種的特效固然很豐富,但是都撐了三、四年之久了,消費者難免會覺得了無心意,至少其它品牌在這塊都很積極的在更新,反倒是Sony忽略了這塊,以下是部分「相片效果」的實拍範例。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玩具相機(一般)。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色調分離(彩色)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懷舊相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部分色彩(黃)。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部分色彩(綠)。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高對比度單色。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縮樣(中)。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水彩畫。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插圖(大)。

★ DRO/自動 HDR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Sony的「DRO」以及「自動 HDR」功能對攝影朋友來說不僅直覺也有效,DRO除了自動以外有六級的強度可以設定,啟用後可針對畫面中過曝或曝光不足的部份作修正,恢復應有的影像細節。HDR是以連拍三張自動合成的方式輸出兩張照片,一張是曝光標準的照片、另一張是合成後所得到的影像,拍攝前可先自訂HDR的等級,有自動與六種強弱可以設定。以下DRO與HDR的比較我都設為自動,各位可以比較看看是不是HDR在逆光暗部的細節較豐富。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標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DRO 自動。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HDR 自動。

★ 全景攝影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到現在還在介紹全景攝影還真有點老生常談,但不介紹的話又會有網友上來問,真讓小編兩難啊!從機頂的拍攝模式轉盤我們可以直接切換到此模式下,進入MENU後有尺寸與移動時的方向可選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 動態錄影 / 斑馬圖案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A6000可錄製1920 x 1080 60fps 流量高達28Mbps的高畫質影片,影片編碼為MPEG-4 AVC/H.264且支援立體聲收音,雖然機身沒有內建3.5mm的麥克風插孔,但可藉由機頂的「多介面通用型ISO」轉接麥克風接收器。錄影時不妨打開斑馬圖案這功能,因為它會顯示畫面上的高光區域,可以有效避免影片過曝情形發生。

[embedded content]
▲透過高速傾瀉而下的瀑布,各位可以觀察畫面有無殘影或果凍現象。

[embedded content]
▲透過近距離的收音,各位可以戴上耳機聆聽A6000雙聲道麥克風的收音表現。

★ Wi-Fi傳輸 / 智慧遙控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想要透過手機遙控A6000拍攝或是傳送照片的話,記得要先安裝PlayMemories這個免費APP,只要智慧型手機有這個應用程式加上NFC的優勢,從相機選定好欲上傳的照片後,只要將雙方(相機+手機)的NFC感應區靠近,便會自動啟用該程式然後進行檔案傳輸的動作。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以上是A6000應用程式預設的列表,僅有內崁智慧遙控可以使用。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拍攝當下手機頂多只能調整曝光補償,搭載電動變焦鏡頭的話會有機會執行變焦這動作,遠端遙控釋放快門的反應還算OK!只不過可自訂的功能也太過貧瘠了說。

☆ Sony A6000‧整體感受與使用心得

這回測試A6000可就沒有像前年測試NEX-6時運氣那麼好了,前年NEX-6是帶去沖繩取景且幾乎每天都是豔陽高照,而這次我故意把測試時間拉長至兩週,想跟雨神比氣長...但最後我卻輸了!只要是A6000在手的時刻都是陰雨天,跟我前一篇測試Nikon Coolpix P600時的情形一樣,除了「慘」之外不知道還有什麼字可以形容。首先我們先從外觀來看起,A6000它很顯然就是NEX-6的後繼機,我不太能理解為什麼部分網友一直以為它是NEX-7的後代?光從轉盤配置的數量、少了3.5mm麥克風輸入、以及塑膠機身這幾項就可以確認A6000的產品定位了;但是說實話...NEX-7的後繼機該怎麼出真是耐人尋味,價位得維持在三萬上下才會有競爭力,因為上有A7下有A6000,如果真的改版的話,我倒是比較希望能加入NEX-5T的電阻觸控螢幕。

以機身質感以及手持的感覺來說,A6000沒有什麼地方值得我挑剔,每個結構、按鈕及轉盤都設計的恰到好處,重點是A6000共有七顆實體按鍵可作為Fn自定義按鍵,讓用戶依照個人需求去自訂按鍵的功能,這對進階使用者來說十分重要;機頂備有「多介面ISO通用型熱靴」和「內閃」也符合進階與入門用戶的需求。Wi-Fi傳輸與NFC感應的優勢,讓A6000所拍攝的照片也能夠快速的被分享給朋友或社群網站,其中可付費購買的應用程式也是相機的賣點之一,但小編手上的這款A6000因為是測試機,所以並未開放購買。

A6000的混合式自動對焦系統與我印象中的NEX-6其實差不了多少,因為都是相位式+對比式,所以改進的幅度也有限,但是搭配「鎖定AF」來作業的話,就可以感覺的到A6000的厲害,且相位式對焦點幾乎佈滿畫面的九成,不像NEX-6集中在畫面中央只佔畫面的1/4而已,不論是單次對焦或連續對焦時的表現都會有落差。影像表現上官方表示A6000所使用的是全新開發的2430萬Exmor APS HD CMOS,並使用了無縫感光元件濾光鏡,不論在集光能力或是細節的還原上都與過去不同,有著明顯的提昇,這在測試高感光度的時候小編就有察覺到,且還內建內建多框雜訊消除功能,對高ISO的表現也有幫助。

值得讚賞的部份
◎ 雖然是塑膠機身,但在握感及質感上卻毫不遜色。
◎ 無縫感光元件濾光鏡的導入,讓A6000的高ISO有著不錯的表現。
◎ 機身共有七顆實體按鍵可用來自訂所需的功能。
◎ 全新混合式自動對焦系統讓合焦速度最快可來到0.06秒。
◎ 最高的連拍速度可到每秒11張。
◎ 鎖定AF開啟後,對焦框可隨著目標改變形狀及大小。
◎ 內閃可以手動朝上打跳燈。

可以改進的部份
◎ 觀景窗的解析度從236萬點降至144萬點。
◎ 期待可以加入3.5mm的麥克風插孔。
◎ 希望未來能加入機身編修RAW檔的功能。

☆ Sony A6000‧實拍樣本 PART II(機身直出無後製)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 小惡魔回文贈獎活動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這次的獎品是Sony 炫彩護照夾(一個),屆時會抽出一位幸運網友!

1.抽獎辦法:發表你對Sony A6000的看法即符合抽獎資格。(請針對主題討論,優缺點皆可)
2.回覆截止日時間:即刻起至2014/03/20 AM10:00
3.抽獎日期:2014/03/24

附加檔案已被下載2次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als2q 的頭像
    xals2q

    2015花千骨線上看tv 2016花千骨 花千骨線上看drama q 花千骨線上看drama 仙俠奇緣之花千骨線上看 花千骨線上看tv543 電視劇花千骨線上看 花千骨線上看第一集

    xals2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