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朱丹丹 發自北京
近日,央行發布通知,要求包括阿里、騰訊在內的8家機構做好個人征信業務的准備工作。這使得互聯網金融圈期待已久的個人征信牌照成為可能。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被央行選中的8家機構中並沒有P2P企業。但記者了解到,不少P2P平台已有申請個人征信牌照的打算。
“放開個人征信業務或者征信業務市場化對P2P行業是有積極作用的,專業的團隊做信用數據採集,加工和整理,有助於P2P公司利用數據創新品,或者和征信公司共同建立某個領域的信用模型,加速P2P行業業深化,控制風險。至於P2P企業集體(被)缺席,主要是因為目前P2P監管尚不明確,數據尚不夠豐富。”P2P平台點滴身邊董事長謝濤分析指出。
銀客網總裁林恩民亦向記者表示,盡管放開征信市場是大勢所趨,但要想真正建立互聯網時代的征信體系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同時,建立各家征信機構之間的信息流通互換渠道也是當務之急,信息只有流通起來才有價值。民營征信機構若能流通相關海量數據,則既可優化資源配置,又可節省社會成本,還能讓信用數據生真金白銀的價值。
8家機構入圍首批名單/
1月5日,央行印發《關於做好個人征信業務准備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騰訊征信有限公司等8家機構做好個人征信業務的准備工作,准備時間為6個月。央行的這一舉措,引起P2P行業人士的廣泛討論。
所周知,美國的P2P行業嚴重依賴線上平台,借款申請、信用審核、貸款發放等環節均實現了線上完成,但這一切都是基於嚴格的評判標準和相對完備嚴謹的個人信用體系。而反觀國內,征信體系目前還非常脆弱,這無疑掣肘了中國P2P行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網貸行業跑路、詐騙事件頻頻發生。
“征信市場的滯后使得傳統借貸效率低下、成本高昂,於是變相成就了當前方興未艾的P2P網貸行業。但與此同時,征信機構與征信品的缺失也使得突然爆發的P2P網貸迅速陷入了傳統借貸機構同樣的窘境,看上去很美的互聯網大數據目前在小額借貸業務中也難當風控大任。所以,個人征信牌照發放在即這個消息的發布,對於數千家P2P平台而言,尤其是關注小額無抵押信用貸款業務的平台,實是久旱逢甘露。有了個人征信牌照,假以時日,信息採集加工的專業工作就可以由征信機構名正言順地完成,P2P平台可以更好地集中精力完成品設計和服務,不必由每家P2P平台都去構建自己的征信體系和基本評分系統。征信信息的完善和用途的多樣化也將成為可能。”點融網CEO郭宇航分析指出。
金信網首席運營官安丹方也表示,對於不少國內P2P平台來,信用審核是一個巨大難題,目前央行的征信數據不對P2P平台開放,但即使開放,央行資料庫中的數據也只是最基本的信息,不能完整地呈現出一個人的信用狀況,不能直接幫助平台作出信貸決定。這次央行放開個人征信系統,讓非金融機構的數據信息包含進來,可彌補P2P征信的缺失。
安丹方進一步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指出,征信的缺失導致國內P2P公司難以通過純線上模式做大體量,平台大多不得不組建下團隊,通過線上下相結合的形式對借款人進行審核。因此,嚴格風控下的大部分P2P公司需要付出較高的下征信等成本,每個借款人信用數據的成本大概為100元至200元。此外,各平台間的信用檔案無法打通,致使業內經常出現重覆授信情況,使得行業違約風險大大提高。因此,如果未來個人征信業務可以迅速發展起來,將對P2P下考察形成有效輔助,可以幫助平台省去一些下征信步驟,進一步降低下征信的成本。此外,個人征信開放還可加快P2P貸前審批。
P2P企業全部“被缺席”/
盡管各方都看好個人征信放開對於P2P行業的積極意義,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被央行選定的8家機構中無一家是P2P企業。
“個人認為目前P2P的監管辦法尚不明確,那麼以P2P作為發起主體設立征信公司是沒有法律地位支撐的。”謝濤分析指出。
銀客網相關人士也表達了類似觀點,大多數P2P機構都是初出茅廬,像這種征信的開放都是必須要有一定實力的,或者是要有一些相關征信背景的,像阿里、騰訊,它們都是有這方面業務背景和相關數據化的東西的,再像中誠信征信這類機構本身就是做征信業務的,所以感覺不用跟P2P扯上關係,畢竟P2P還太弱小,如果這個名單裏有P2P公司才是不正常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提供個人征信服務的 “正規軍”只有央行征信中心及其下屬的上海資信公司,作為央行控股的征信機構,上海資信2013年8月發起設立了全國首個網絡金融征信系統,而這也被業內普遍視為監管層為P2P接入央行征信系統所做的准備。不過在實際操作中,上海資信遇到了一些大的P2P平台出於種種原因不願加入,而小平台難以被選入的難題。
鑒於此,不少平台謀求自己申請個人征信牌照。比如宜信公司CEO唐寧近日就曾表示,有申請個人征信牌照的打算,目前正在積極運作;金信網也稱今年會針對征信市場情況深入調研並推出一些征信品,同時也期望可以盡快獲得個人征信牌照。
對此,謝濤指出,“個人認為,征信公司應該是一個獨立、客觀的第三方機構,這樣的數據才值得參考,如果某家P2P做了征信的事,它平台上的項目反而要做更多明,不利於整個行業征信事業的發展。P2P公司應該根據自己的特色和資源,積極與第三方合作,創造自己的特色信用品。”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基於互聯網行為(而非交易)的數據,在信貸方面的意義並未被大規模使用和充分驗證過,其有效性還有待觀察。
平台純線上發展尚需時日/
個人征信完善之后,是不是國內P2P就可以和美國同行一樣,變為純線上?
“從當前國情來看,想要實現純線上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雖然央行放開了個人征信系統,但是要想真正建立互聯網時代的征信體系還有許多障礙。首先,銀行等機構的數據在標準、格式和定義上都類似,但民間機構的交易數據形態各異,對數據的定義不同,業務操作規範不同,授信標準也不同,很難形成統一的數據標準供行業共享。其次,目前做征信的這些機構之間本身就存在競爭,數據是各家企業的核心資,沒有機構願意把數據賣給競爭對手,想要實現信息數據的共享也不太容易。目前來看,最好的辦法就是讓P2P平台接入央行的征信系統。”安丹方表示。
安丹方進一步分析指出,個人征信在P2P風控中為平台提供的僅僅是數據參考。平台從數據中分析得出的結論僅僅是對未來的預測,也就是即便是成熟的個人征信,也只能用於貸款評級或者貸前審核,在風險對沖方面沒有作用。
林恩民亦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盡管放開征信市場是大勢所趨,但建立真正互聯網時代的征信體系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下一步,獲准從事個人征信業務的機構們還要與央行做介面、調數據等等,這些事務龐大而繁雜,短期實現難度很大。
Recommended article: Chomsky: We Are All – Fill in the Blank.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