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今日舉辦產學小聯盟成果發表會。根據統計,產學小聯盟兩年來執行件數達到92件,參與聯盟的會員廠商達到509家,衍生創造產值逾新台幣7,000萬元,共有1,715位大學生及碩博士生參與,不少學生畢業後就被參與企業挖角,起薪約35K。
科技部工程司長馮展華表示,產學小聯盟已初步達到產業與學界媒合與鏈結效果,且會進一步帶動產學合作計畫。隨著推動得愈久,聯盟企業所創造產值也會放大。
為加強產業與學界的連結,科技部在前任主委朱敬一時代推動大、小產業聯盟。大聯盟是針對大企業關鍵技術進行產學研發合作,投入經費較龐大;小產業聯盟則是針對廣大中小企業,推動學界與產業界的聯盟平台,馮展華強調,小聯盟重點在於產學媒合,補助經費較少。
科技部自2013年開始推動「補助產學技術聯盟合作計畫(產學小聯盟)」,透過科技部補助,鼓勵學界成立「技術服務實驗室」。第一年共通過75件補助計畫,總補助經費將近1億5,000萬元,有57件繼續執行。今年新增補助計畫35件,總執行計畫共92件,總補助經費達1億8,000萬元。
截至2013年底,共有509家廠商參與產學小聯盟,為廠商提供1041次諮詢服務,執行560次訪廠指導,並有1715位大學生及碩博士生,在學階段就踏入產業之門,具備產業所需即戰力。
科技部表示,執行至今,產學小聯盟已有優異表現。例如,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教授劉仁傑主持的「工具機精實系統知識應用聯盟」,著重要工具機製程管理,廠商回應熱烈,包括上銀科技、友嘉、台中精機、大光長榮、六鑫等重量級工具機業者加入聯盟。該聯盟並聘僱日本工具機大廠退休的日籍顧問師,協助企業成長。
由中原大學講座教授賴君義、特聘教授李魁然及張雍共同主持的「高抗污薄膜關鍵技術聯盟」,擁有成熟獨特的高抗污薄膜關鍵技術,適用於醫療和水資源再生產業,未來將與永光公司產學合作。此外,李長榮化工亦看中該項技術,進一步提供經費給中原大學進行研發。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