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王崑義】
儘管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已經決定停止「禁食」,反核團體也聲明退出凱道,但是這些日子他們所倡導的「公民不合作」,以及動輒占領台北市重要的交通要道,未來這些行為是否會成為抗議者的典範,很值得探討。
從3月18日學運占領立法院後,「占領」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的趨勢,所以反核四團體也複製學生的作為,只要他們認為有必要,就集體占領最繁忙的街道,也不管是否會影響許多來往的車輛,或是民眾來往的不便,這種隨機占領的方式,必然引發人民的反感,根本達不到他們的訴求。
師法香港運動經驗
台灣群眾運動過去很少有這種行為,大部分都會依照集會遊行法,事先申請遊行的道路或停留的地點。但這一次完全違反過去的慣例,這又從哪裡學來的呢?如果沒錯的話,這應該向香港學來的經驗。
2013年7月,香港的人民就以「城市遊擊戰」爭取特首的真普選,行動包括在中環馬路製造壞車,在港鐵虛報事故令列車停駛等,參與者人數有2000人。香港人民力量的目標是爭取真普選,但何謂真普選?是只有人民力量認為真的,才算真的?
如果當時民間提出以民間公投決定普選方案,人民力量是否會杯葛公投?如果不會,是否以公投結果作為標準?如果以民間方案作為標準,那是應該在政府的諮詢結果出來之前,還是之後才發起「城市遊擊戰」?
而今年的學運占領立法院24天,以及反核四團體占領街頭,似乎完全複製香港人民力量的作為,所以台灣的民主化雖然比香港要早,但是卻去學習香港比較激進的作法。特別是「城市游擊戰」,在台灣的示威遊行中已經許久未現。台灣示威者會採取「城市游擊戰」的作法,最早的一次應該是1977年所發生的「中壢事件」。該年許信良脫離國民黨,以無黨籍的身分參選桃園縣長。
由於執政的國民黨在選舉投票過程中做票,引起中壢市民忿怒,上千名群眾包圍中壢警察分局,搗毀並放火燒毀警察局,以及附近的車輛。中壢事件被認為是台灣民眾第一次自發性地上街頭抗議選舉舞弊,也是開啟以後台灣「街頭運動」的序幕。
台灣抗爭少見暴力
第二次是1988年夏季,當年政府決定擴大開放外國農產品進口台灣的數量與種類,引起許多農民的質疑和恐慌。1988年5月20日政治人物林國華、蕭裕珍等人率領雲林縣農權會,以「農業開放可能導致農民權利受損」為由,率領南部農民北上請願,結果參與遊行的地方角頭及少數民眾在青菜底下藏石塊、狼牙棒、汽油彈,爆發民眾與警方的多次衝突。
可以說,在台灣發生的多次群眾運動中,只有這兩次有發生暴力的行為,其他的都是依照申請的時間結束,雖然2004年反「兩顆子彈」的抗爭,以及2006年的紅衫軍等兩次在凱道的示威,曾經拖了好多天,但也不曾發生暴力行為,更沒有隨機占領政府機構和街頭。
還好,香港群眾「向人民力量請教」的作為,到台灣變成「公民不服從」,顯然台灣的民主素養已經有某種程度的鞏固,這是可以讓人民安心的地方。
當然,這次反核四比較特殊的地方,是參與群眾的口音,許多都帶有一點宜蘭的腔調,所以他們應該是自動自發聲援林義雄的「禁食」行動,當林義雄決定不再「禁食」,反核四的民眾也決定退出凱道。由此可見林義雄對他的家鄉宜蘭縣民眾的影響力還是存在的。(作者為台灣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