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教育新聞 - 頭條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瀏覽 Yahoo奇摩新聞上的最新教育頭條新聞。尋找最新新聞報導,包括教育頭條新聞、相關分析與意見、照片等。 
學測幾無基本題 廣泛閱讀才是王道
Feb 1st 2015, 08:02

中央社 –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日電)104學年度學測國文科,幾乎不見基本的記憶性題目,國學常識更是一題都沒出現。高中教師擔心影響學生學習意願,傳統教學方式必須改變,大量、廣泛地閱讀,精進鑑賞、理解能力,才能拿到高分。

師大附中國文教師林麗雲表示,以往高中國文教學著重核心30篇選文、文學常識,老師都會仔細講解,升學考試也經常出現。但今年學測,這類題目卻不到一成,尤其是文學常識、修辭、語法更是一題都沒出,恐怕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意願,增添教學的無力感。

林麗雲表示,學測選用課外文章的比例非常高,著重閱讀理解、文學鑑賞和寫作能力。在題目設計上,不斷交錯古今文體,同一題中,題幹是文言文,選項卻是白話文,對理解能力差的學生來說,作答會非常吃力。

板橋高中國文教師官廷森以非選第二題為例,要求比較曹丕的「典論論文」和高行健「文學的理由」兩篇文章的異同。前者是30篇選文中,學生一定很熟悉,但後者卻相當陌生,瞭解高行健的脈絡和意境,才能解的出來。

官廷森解釋,曹、高二文是「小同大異」,兩者都肯定書學對個人價值的意義,但曹丕認為文學可使作者聲名不朽,成「經國之大業」;高行健則認為作品完成時,作者已獲得自我滿足,社會效應則不需強求。

官廷森說,「文學的理由」是高行健拿到諾貝爾文學獎的感言,他認為文學誕生於自我滿足的需要,得獎則是附加的。

官廷森認為,這類題目給高中教學現場的啟示是,不能再只看核心選文,而要多補充相關作品,引導學生觸類旁通。例如教「典論論文」時,應多讓學生瞭解古今作家怎麼看待文學,「今年學測考題是一個很好的示範。」

國文作文部分,官廷森認為學測仍偏向個人情感、生活經驗的抒發,偏重「感性」,對理工組學生不利。相比之下,國外同年齡的寫作考試,較著重「理性」的分析批判,台灣一直出現「獨享」這類題目,侷限在小世界中,對學生不見得是好事。1040201

新聞相關影音

Recommended article: Chomsky: We Are All – Fill in the Blank.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als2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