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T客邦
T客邦 - 全站文章 
Host Unlimited Domains

Unlimited Domains, Unlimited Disk Space and Unlimited Transfer For One Low Price.
From our sponsors
EVGA GeForce GTX 970 SSC ACX 2.0 搭載 HDT 散熱架構,三相馬達更穩定
Oct 14th 2014, 01:00, by qhua

57b823d51e170838a85edac7d825f03c 在 NVIDIA 推出 GM204 後,各家協力廠商也紛紛推出了自製產品,其中不乏有公板 PCB 搭配自製散熱器,或者是全自製產品。其中目前最受爭議的莫過於 EVGA 所推出ACX 2.0,遭網友們質疑熱導管並未全數接觸顯示核心、散熱鰭片的缺陷,是否真如網路所言這麼不堪?編輯解析給你看。

ACX 2.0 與之前哪裡不一樣?

在解析之前,先來談 ACX 2.0 所代表的含意,或許讀者們會覺得風扇不就是扇葉搭配馬達組成,還能改什麼?不過認真說起來,扇葉一直是廠商在最佳化解熱力的一項重要指標。除了增加葉片數量外,還可以看到不少廠商在扇葉表面進行刻痕以加強導流能力,較專精的讀者可能還發現扇葉的流體方向不同。

以我們常見的扇葉種類來看,可以分為軸流、離心還有斜流式,當然工業用途中還有很多變種產品。而扇葉的翼型又可分為前掠、後掠、輻射這 3 種類型,這 3 種在顯示卡上都有廠商採用,其中又以前掠最為常見。輻射翼型則是較容易從外觀中分辨出來,葉片大多較平滑無彎曲,由軸心向外延伸。而後掠翼型則是較少見,葉片彎曲的方向與前掠顛倒,這也是 ACX 2.0 改版的重點。

馬達設計的改變,這點在 ACX 2.0 也獲得改造,與上代產品的差異為改用三相馬達(感應電動機),相較於上代單相馬達獲得了更穩定的磁場,運轉時更加平滑。

▲圖為 ACX 1.0 版本風扇,為單相馬達設計(4 線圈),翼型為前掠式。

▲圖為 ACX 2.0 版本風扇,是三相馬達設計(6 線圈),翼型為後掠式。

ACX 2.0 散熱器解析

從前面所述可以發現改變的重點都在風扇而非散熱器,但爭議處是在散熱器的整體設計,真的如網路上所言整體是有重大缺陷嗎?編輯實際拆解完全解析這個散熱器給讀者們參考。

由於 GTX 970 SSC ACX 2.0 的散熱器是沿用之前 GTX 760 設計,所以解熱能力並不需要多加揣測,170W 的解熱能力套用在僅 145W 的 GTX 970 上面並無不妥。所以並非所謂的 COST DOWN,而是常見的多個型號採用的通用型設計解決方案,這點在任一廠商都會出現。

再來是 GTX 970 這個型號,只有 FTW 是採用較高階的解熱方案,其餘則是屬 HDT 熱管直觸的設計,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散熱器與核心接觸面的熱導管,是直接裸露且切削過的設計。

▲HDT 熱管直觸的設計最大特色在裸露的熱導管。

不過問題就在這,由於採用 HDT 設計,勢必會因熱導管剛性不足而需要多道處理手段。這邊 EVGA 用的是鋁底強化方案,將熱導管嵌入剛性較高的鋁件中,藉由鋁件緩衝核心對熱導管的壓力,避免熱導管因此彎管與毀損。不過由於加了鋁件的寬度,熱導管在小核心上會因此無法全數接觸,導熱效率將會因此大打折扣。華碩之前也曾有這個缺點,故將熱導管管壁加厚以強化整體剛性,避免因剛性不足而需要嵌入鋁件的問題。

在熱導管與鋁質鰭片間的接合處,則是採用了穿 Fin 工藝,不過從圖中可以看到穿 Fin 的技術力並不高,接合處上方並非熱導管穿 Fin 後呈現的飽滿圓狀,而是經過擠壓後的變形。導熱效果如何呢?常理推斷下,一個圓弧與圓切面哪個的路徑較長即可略知一二,且熱導管擠壓後效果也會打折扣,故這個設計實質上並不佳。

鰭片與熱核心鋁件接合處則是採取嵌入式設計,並非將鰭片折 Fin 再進行焊接,不過可以看到嵌入深度並不深,實質效果可能並不如一般常見的折 Fin 處理方式。

▲左圖可以看到紅箭頭處為熱導管透過鋁件強化剛性的設計,右圖為穿 Fin 設計的接合技術。

▲紅箭頭處可以看到鋁件為凸型設計,另一箭頭處可看到鋁質鰭片嵌入鋁件的深度。

至於 VRM 區域是透過鋁質鰭片折 Fin 輔以散熱墊加強,這屬於常見的手法,一般而言有幾種方式可以針對 VRM 區域做解熱。除了本文中這種方式,還有直接加入鋁擠散熱片強化散熱,或者是壓鑄件(可為鋼、鋁材)做更深入的強化。當然壓鑄件開發成本高昂,除了需開模具之外,生產量也不如前述幾項高,只會用於高階產品上。

風扇框架的部份則是比較讓編輯所詬病,除了用於固定風扇的支撐臂過多之外,面積也較大嚴重阻礙風流動向,無法更有效的吹向鋁質鰭片做熱交換。其實這問題有 2 種解法,其一為將風扇固定在鋁質鰭片上,如此並不需要過多支撐點即可穩固風扇。其二則是使用金屬支撐臂,能夠得到更有利的強化,避免因風扇運轉的晃動磨損軸心造成不耐用問題。可以看到 EVGA 選擇較方便的一體設計,造成必須要這麼大面積的支撐臂才足以固定風扇本身,是造成此一缺點的根本原因。

▲左圖為透過折 Fin 幫助 MOSFET 散熱的設計,右圖為風扇支撐臂。

最後則是網路上熱烈議論的鋁製鰭片為什麼刻意切開,熱導管只到一半的問題,這個疑問其實只要拿出散熱器與 PCB 做對照就馬上可以發現問題點。從紅線的對應關係中就可以發現,PCIe 6pin 的位置剛好在切割處,為了避免干涉無疑是得將該區域淨空。

那麼將 PCIe 6pin 改移往他處會是否更好呢?答案並不然,可以看到 2 根熱導管勢必有其 1 會遭干涉,那放在這之間呢?效果可能較好,但得放棄該位置的鰭片扣 Fin,勢必造成鰭片間鬆動現象大增。兩者取其輕,選擇將原先就沒有接觸到核心的熱導管縮短,讓該位置淨空則是較好的作法。

當然讀者們可能會說其他家廠商沒有這樣強硬的作法,參考其他家產品可以發現,EVGA 的 PCB 是較短的設計,並沒有太多選擇空間,這樣一來問題也就只存在於觀感不佳,解熱能力並不會因為少了這段而大打折扣。

▲左圖為 PCB 與散熱器對照圖,紅線為同一水平,右圖為 PCIe 6pin。

▲PCB 末端還有一片鋁質金屬,不過並未有導熱墊片,所以實際用途並不大。

PCB 設計速覽

看完散熱器後,PCB 的部份並未有太多亮點,編輯就迅速帶過。GTX 970 SSC ACX 2.0 採用 4+2 相迴路設計,核心 4 相、記憶體 2 相,並未有太多新奇的設計。核心採用 ON-Semi NCP81174 PWM 控制器,搭配 1 上 2 下 MOSFET(上橋:4C10N、下橋:4C06N),記憶體部分則是 Richtek RT8809 控制器搭配 1 上 1 下配置(上橋 MDU1516、下橋 MDU1514)。

整體配置並未採用 Power Balancing,原因在之前編輯即已談過,自製卡採用耐電流更高的元件,將整體 Power Limit 上限提高以避免頻繁降頻問題。另外 PCB 大部分元件都位於左側,原因在這張 PCB 的原型參考對象本身就是短卡型的 GTX 760,只將記憶體迴路改置於右側。

▲PCB 右側並未有太多電子元件,主要都集中於左側。

▲左圖為核心 VRM,紅:PWM 控制晶片、黃:MOSFET Driver、綠:MOSFET。右圖為記憶體 VRM,綠:MOSFET。

▲左圖為 PCB 背面,紅:記憶體 PWM 控制晶片、黃:Ti INNA3221 檢流晶片。右圖為雙 BIOS 指撥開關。

下一頁:性能實測

Facebook

馬上按讚 加入電腦王粉絲團

標籤:零組件, 電腦王, 顯示卡, nvidia, 新聞, 評測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als2q 的頭像
    xals2q

    2015花千骨線上看tv 2016花千骨 花千骨線上看drama q 花千骨線上看drama 仙俠奇緣之花千骨線上看 花千骨線上看tv543 電視劇花千骨線上看 花千骨線上看第一集

    xals2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