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買黃金最多的是亞洲人,但幾乎所有黃金都在倫敦交易。如今隨西方投資人對黃金的興趣下降,亞洲金融中心紛紛啟動黃金交易。
華爾街日報報導,上海、新加坡和香港這三大亞洲金融中心,正陸續啟動以實體黃金為基礎的黃金合約交易。如果吸引到夠多投資人,這些合約可能影響金價;目前金價由倫敦的每日定價決定。
管理貝萊德(BlackRock)規模70億美元全球礦業基金的羅凱琳(Catherine Raw)說:「如今有由亞洲來推動的市場。」
上海自由貿易區內的上海黃金交易所9月開始營運,提供人民幣計價的黃金合約,新加坡本周也將開始提供黃金合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則打算今年內在香港推出美元計價黃金合約。
歐美投資人買黃金通常是為避開消費者物價上漲的風險,但由於通膨低迷,金價自3月來已跌10%,與2012年底相比則跌三分之一。
ETF證券公司指出,黃金指數股票型基金(ETF)持有的黃金10月降至5,350萬英兩,是五年來最低水準。
在亞洲,黃金仍是熱門的保值工具,民眾對金飾、金條和金幣的需求很強。世界黃金協會表示,2013年中國對黃金的需求增至近1,300公噸,比五年前大增160%,同期間印度購買的黃金也成長50%至975公噸。
但不少觀察家認為,亞洲可能很難撼動倫敦全球黃金交易中心的地位,主因是中國禁止出口金條。這代表中國金價高於倫敦時,黃金會流入,但只進不出。
亞洲過去曾試圖制定本地黃金價格,但未能成功。2010年新加坡交易所曾推出黃金合約,後來因投資人興趣不大而取消。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