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記者高行、特派員戴瑞芬╱台北─昆山調查報導】
昆山是台商聚集大本營,素有「小台灣」稱譽,但日前爆出中榮金屬慘案後,卻也暴露當地台廠每況愈下的經營困境。昆商台協前幹部透露,昆山用人成本即將在明年超越台灣,想遷往內陸,政策丕變,歷歷在目;想回台,又面臨土地取得困難,當地許多台商形容自己是「四處碰壁的鮭魚」回不了家,只得苦撐待變。
據《遠見》2013年發布的統計,台灣前100大製造業,有60多家落地昆山投資,興辦了近100家公司。而台灣高達1千多家的上市櫃公司,就有逾半在昆山投資。
據昆山市政府統計,昆山6500多家外資企業,台企就有4200多家,昆山台資占全大陸台資總量的九分之一,是全大陸台資最密集的縣級市。
超過10萬台商聚集的昆山,有「小台灣」之稱,沿著市中心黃河路上,觸目所及,蚵仔麵線、蚵仔煎小鋪林立,飄著濃濃台灣味;不過,這座有台商大本營稱號工業城市,近2年來「走味變調」,從電電公會首選的「最適宜台商投資城市」,排名一路下滑,去年甚至跌出十名榜外。
工資將超台 喘不過氣
談起昆山的經營環境,曾任當地台協副會長的許源一直稱「近幾年來變化很大」。
他指出,當地政府先前對環保要求持續提高,爆炸案發生後,勞動安檢又在風頭上,壓著台商喘不過氣來不說,更緊急的狀況,則是當地最低工資在明年調整後,恐超越台灣。
對於用人成本的劇增,已在當地台商圈形成一股低氣壓,許多廠商直喊「瀕臨能忍受的極限!」昆山吉安電機總經理楊茗安感嘆,當地台商在面臨高額工資的同時,10年前初進駐時,由於外地工人不願意繳交社保或住房公積金,對企業必須承擔的5險1金,高達9成以上廠家都未足額繳納或提撥,而如今都成為各界撻伐台商苛刻員工的理由。
不轉型等死 轉型找死
昆山台商不僅面臨成本重壓,同時也面臨官方的「政策壓力」。昆山弘杰精密機械總經理莊聰誠指出,當地政府力促升級轉型,但是很多台商製造業屬勞力密集型產業,跟不上轉型升級步伐,「不轉型是等死,轉型也是找死」。
據了解,在重重壓力下,昆山有些指標性龍頭廠商,像富士康、仁寶、廣達等NB大廠一度擬遷到內陸城市,但重慶優惠政策丕變,讓廠商進退失據,也有不少廠商,呼應台灣政府的「鮭魚返鄉」,想回到自己的家鄉打拚。不過,台商多半承認「回不去了」。一位台商說得直接,回到台灣,找不到合適的用地;想用外勞,政府堅持外勞不能和本地薪資脫鉤,也讓他們裹足,回台的路更形遙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