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桕建校時種植 走過一甲子
〔自由時報記者盧賢秀/基隆報導〕基隆東信國小有株列管的珍貴老樹「烏桕」,已經六十一歲了,是東信國小建校時種植的,陪著東信國小走過一甲子,最近發現染上褐根病,已經到「癌末」,校方請樹醫師來診斷,暫時投藥,能救多久就救多久。
這是基隆市列管老樹及珍貴樹木中第二株感染褐根病,第一株是暖暖水源地早起會的老榕樹,去年還來不及投藥,蘇力颱風時吹倒了,已經移除消毒。
東信國小烏桕樹,在九十八年列為基隆市老樹及珍貴樹木,今年五月時,校方發現樹根表皮出現褐色點狀,好像毒瘤,請農林科人員初診,確定染上「樹癌」的褐根病,校方七月初也請福田樹木保育基金會樹醫師來診斷,已經到了「癌末」,治療費用龐大。
校方目前先將以警戒線加以隔離,也懸掛告示,避免脆弱的樹木傾倒發生危險。
學校請樹醫盡力搶救
校長郭紫薇說,這棵珍貴老樹是許多老師和學生的共同記憶,暫時投藥,能救多久就救多久,逼不得已要送行時,可以當作「生命教育」的課程。
東信國小今年六十週年校刊,也刊登這棵伴隨東信國小的烏桕樹,校方人員也在討論,募集烏桕樹的老照片,重拾記憶。
退休朱崇能校長以前在東信國小擔任主任,他說,老樹是民國四十二年建校時種的,曾在兩公尺高度時倒了,是他把它扶起再重種,看著它長大,聽到烏桕染病,他覺得好可惜,好不容易長到這麼高大。
退休的張老師說,以前有兩棵烏桕,另一棵已倒了,只剩這棵烏桕,以前樹葉很茂盛,夏天學生操場運動,喜歡在烏桕樹下乘涼;還有學生打完球,爬到樹上玩耍、唱歌,是很多東信人的記憶。
陳姓技工說,前年時落葉前,整棵樹葉都泛紅,好漂亮,沒想到它卻病了,好捨不得。
台大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教授曾顯雄說,褐根病雖稱為樹癌,還是有得救,台大去年就採用綜合性防治法拯救校內的樹木,先以高壓點滴灌注法,將藥劑注入樹根,再以淹水法、生態撫育法,目前持續觀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