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12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李一、文婧德國報導)「我們的綠地不是用來建房的,我們的花園不是用來建房的,孩子們遊戲的地方不是用來建房的!」11月14日,柏林一個濕潤陰霾的星期五,為保護Oeynhausen小花園區,很多花園主人跟Wilmersdorf區的市民聚集到區政府面抗議,他們已經和政府抗衡了八年。如果在中國,他們將被稱為「釘子戶」;而在德國民眾的眼裡,他們是民主的捍衛者。
德國釘子戶抗爭 手段豐富
一邊是民眾,想保住一個差不多13個足球場那麼大的花園區,他們住在柏林的公寓裡,閒暇時間來到這個位於近郊的小花園種菜、賞花、呼朋喚友聚會、看著孩子們玩耍;另一邊是區政府,要協助房地產開發商在這裡修建700套公寓,緩解住房緊張。
在八年的拉鋸戰裡,民主制度保證了公民的參與,許多民間組織都在積極行動。他們挖掘政治家與開發商協議中密而不公的部份,剖析公民權益的得失,列舉數據,製作招貼;組織志願者在公園或地鐵裡向民眾發放資料,號召更多市民來關心並保護自己的城市;他們網站上的宣傳招貼和簽名卡,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下載打印,並通過自己的交際網絡進行宣傳;另外還有很多持民主信念的音樂家們,經常來到抗議活動的現場義務演出。
用法律告政府 媒體透明跟蹤報導
民告官,在德國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一個獨立於權力之外的法庭,一個連現任總統都能拉下馬的法律系統,自然成為民眾抗爭政府的重要手段。
2013年夏初,小花園主們將區政府告上法庭,今年11月初的庭審,由於不同法律條款的相互制約,法庭尚未給出最終判決。
今年5月,市民們組織了一次公民投票,77%贊成保留小花園,23%反對。雖然此次結果沒有立法效力,但如果政府無視此結果,則需承擔失去民眾支持的風險,柏林的執政黨社民黨從市政府到區政府,都受到很大震動。
民意就是選舉的基礎,這就不難理解,為甚麼區政府在自己的網頁上公開發表了這個不利於政府的投票結果。
在這八年中,因為民眾的抗爭,Charlottenburg-Wilmersdorf區政府中的兩個執政黨之一的綠黨動搖了支持建房的立場。而反對黨基民盟,本來就反對建房,政府內部也是異議紛爭⋯⋯
這一切都被柏林諸多媒體一五一十地跟蹤記錄了下來,由此,甚麼論據支持甚麼論點,哪個理由被對方用甚麼話反駁,正方兩方的一舉一動都暴露在民眾的目光下。可以說,公民投票的成功,媒體功勞不小。
柏林地產成搶手貨
25年前柏林牆倒塌後,靠近前「死亡地帶」的中部和東部柏林滿目瘡痍,地產廉價。但隨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新移民和藝術家的到來,以及旅遊業的發展,各行業創業人士帶來的經濟活力,柏林獲得了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各大地產投資商也接踵而至。如今,中東部柏林的黃金地價已經讓地產巨頭們鮮有挖掘空間,於是他們的目光轉向了柏林的傳統綠地。
柏林是座綠色城市,隨處是森林公園或綠地。人均綠地50平米,是歐美國家首都城市之最。這些土地多為城市所有。無基礎設施的原始土地價格十分便宜,即使位於市中心也不例外。數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公園不會被征地建房,但城市內的一些小花園區無法倖免。
小花園區今昔大不同
城市中的「小花園區」(Kleingartenkolonie)是德國獨有特色的城市組成部份,它產生於19世紀中期,那時城市基礎建設與食品供應鏈的調整跟不上工業化的迅速發展,大量城市貧民居住條件惡劣並缺乏新鮮食物,底層市民健康情況普遍惡化。
小花園區的出現和普及為窮人們創造了種植自家蔬菜的可能性,可以說是兩次世界大戰前德國政府與精英階層積極推進社會福利的證明。
目前小花園區已沒有了改善惡劣居住條件的功能,變成城市居民享受田園生活的地方,他們在這裡培植花木,收割水果蔬菜,跟家人共度週末,舉辦夏日聚會,讓孩子自由玩耍。
每個小花園區都有獨立協會,德國各地共有1.5萬個小花園區協會,102萬名會員。柏林925個小花園區一共佔地近3000公頃,是柏林綠地的3%。其中有134個在規劃建房區內,佔地414公頃。
柏林Oeynhausen小花園區要建住宅
Oeynhausen小花園區就是處於規劃建房區內的134個小花園區中的一個。它位於柏林Wilmersdorf區,佔地13公頃,共有小花園438個,從建立到現在已有110年曆史,經歷了幾代人。
這塊地分為兩部份,一部份面積將近4公頃,上有130多個小花園,屬於柏林州所有,政府沒有建房打算。
另外一部份面積為9公頃,共有三百多個小花園。在1958年制定的建造規劃圖上,這塊被劃分為建築用地。
這塊地不屬於柏林州,本來歸德國郵政所有。2008年以60萬歐元轉售給了盧森堡的Lorac投資管理公司,此公司是美國地產投資公司隆斯達基金(Lone Star Funds)的子公司。
Lorac公司拿到土地所有權後,通知Wilmersdorf小花園區聯盟,解除租賃合同,要求搬遷,並與建築巨頭Klaus Groth 集團公司簽訂建設合同,將在此建多層住宅樓,共700套公寓。
是「豪宅」還是中產階級住宅?
小花園主說這些公寓是「豪華住宅」,建築公司說是「中產階級住宅」。從土地面積和公寓數量看,應該是五六層的公寓樓,和「豪華」似乎有一段差距。
即使是中產階級住宅,很多市民對此也保有懷疑。柏林房價上漲並不像德國其它城市那樣,由大型產業實體所保障的就業與收入水平來推動,斯圖加特有汽車,漢堡有港口,法蘭克福有金融,慕尼黑更是家底雄厚,汽車、電子、保險業等多方面都處於領先地位。而柏林則以多元草根文化和獨特的歷史人文景觀,吸引了大量遊客和創意產業,經濟基礎並不穩定。需要住宅的人中,新移民和學生的比例較大,有穩定工作的中產階級比例較小。貿然突擊建設,房價是否能讓柏林人承受?是否會造成地產泡沫?如果創造了柏林特色的原始居民們被高消費趕走,柏林會否失去繼續發展的原始動力?
柏林市小花園區聯盟正試圖通過對話的方式與新市長溝通,為柏林的未來規劃提出更合理的議案。
支持建房 媒體發表評論文章
有支持的,就有反對的,只有雙方都擺出自己的道理,才能讓民眾兼聽則明,做出自己的選擇。
2014年5月25日,在公民投票前夕,《每日鏡報》發表了一篇編輯部評論文章,從另外一個層面提出數個理由,支持建房。
文章中寫道:「(有關Oeynhausen小花園區的)爭論是一個典型的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衝突的例子。在建房問題上,應優先考慮集體利益。」一方面民眾要求政府建造更多住得起的房子,一方面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
文章中質疑抗議人士提出的口號「Gruen oder Beton」誤導了民眾,因為「精心設計的住宅能讓更多人享受到綠地」,比如兒童遊樂設施、公共烤肉區、可自由進入的草坪。而現在的小花園區裡,綠地被分為小塊,除了自家人,其他人都不能進入。
文章中也提出疑問:把這個小花園區形容為柏林的「綠色的肺」是否合適?從這裡到面積3000公頃的Grunewald樹林,只有兩公里路。僅比9公頃大一點的小花園區好像一個臉盆邊的一滴水,對柏林氣候影響微乎其微。
文章作者還表示,很理解為甚麼那麼多人排隊等著得到一塊小花園,因為在一個城市內擁有這樣一塊地是非常愜意的事情。「誰不喜歡賞花呢?」但是現在這個時代和小花園區誕生的時代完全不同了,19世紀中期工業快速發展時期,普通民眾居住條件惡劣,樓房密集,鮮有綠地,也缺少新鮮食物,但是現在規劃住宅樓時,都規定必須有一定的綠地面積。而且也不需要自己種菜補充營養。
柏林廢棄機場:公民投票推翻政府決定
民眾運用公民投票來推翻政府的決定,這種事情在德國屢見不鮮。2014年5月針對柏林廢棄的Tempelhof機場綠地而進行的公民投票,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早在1994年,柏林政府就決定修建柏林-勃蘭登堡國際機場,同時關閉位於城市中的Tempelhof機場和近郊區的Tegel機場,並在城市規劃中,將Tempelhof機場劃為工業、居住、公園和運動健身混合區,即保留大部份空地,在邊緣部份建住宅、辦公樓等。但最終政府還是在民眾的反對聲中放棄了建房計劃。
2008年,Tempelhof機場停止運營,附近的居民逐漸把這片300多公頃的綠地當做了休閒場所。特別是在夏天,來這裡跑步、放風箏、輪滑和騎車的人絡繹不絕;成片的菜園子也出現在了這裡,草坪成了人們在喧囂城市中享受寧靜的好去處。
雖然按照政府的計劃,只是在這片空地的邊緣部份建房,大部份空地會保留,但很多人擔心,只要開始建住宅,慢慢整個空地都會被蠶食,變成住宅區。 附近的居民開始起來反對政府的計劃。
2014年5月,居民們成功發起一項全民公投,結果表明,參與公投的大部份人支持保留空地。柏林市政府隨後宣佈,要毫不折扣地尊重市民的決定,原來的建房計劃一概停止。
規劃城市是為了人的生活
Oeynhausen小花園區的命運如何,現在仍然是個未知數,但Oeynhausen小花園區協會主席 Alban Becker很樂觀。在11月14日的抗議中,花園主人和市民從區政府走到市政府,再到開發商所在地。一路上,Becker走在卡車邊,時不時跟走過的支持者談話。雖然只有下午三點多,但沿途店舖的燈火已逐漸分明起來。
遊行人群跟隨著小卡車跟樂隊慢慢前進,他們面孔總是開朗,自信跟和平的。
他們是普通市民,他們因為相信自己的責任和判斷而走來這裡。他們想說的僅僅是:規劃城市最基本的原則,不是經濟利益,而是如何讓住在那裏的人生活的更好。
背景知識:甚麼是「公民投票」
「政府這個事我們不同意,咱們大家投個票不讓政府這麼干」,這種事情發生在德國,就叫做「公民投票」,聯邦範圍的叫Volksentscheid,地區性的叫Buergerentscheid。一個聯邦州的民眾可以組織公投,一個城市、一個城區、甚至是一個只有幾十個人的村莊的民眾也可以。
但是像瑞士那樣的全國性公投,在德國,大部份是不能舉行的,因為德國憲法規定,只有在關於兩個聯邦州是否合併或分開的問題上,可以進行全國性公投。
德國各州有獨立法律,有關全民公投的法規也是如此,16個州有17個公投模式,不來梅州有兩個。比如公投之前,需一定比例的民眾同意進行公投才可以,在勃蘭登堡州,只需3.9%有選舉權的人同意,而在黑森州這個比例須達20%。
某些全民公投結果有立法作用,政府必須接受公投結果。但在某些方面,法律規定,政府可只將公投結果當作參考。
不管怎樣,如果不接受公投結果,執政黨將有可能失去民眾支持,導致下次競選失敗。所以很多時侯,即使法律未規定政府必須按照公投結果行事,政府仍選擇放棄自己的規劃,站到民眾一邊。
責任編輯:余平
相關文章
排行榜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