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上海自貿區就將成立滿一周年。儘管一年來,上海自貿區也面臨過一些質疑、出現過一些風波,但從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分別於今年5月底和9月底親臨自貿區視察並發表談話,上海自貿區成立以來的發展成果,基本上還是受到中共中央肯定。
若從企業的實際回應來看,一年來,自貿區內新成立的企業超過1.2萬家,這是上海自貿區設立的基礎、原上海保稅區過去20年註冊企業數量之和。其中,外資企業約有1,400家。企業搶先進駐,一定程度說明了市場如何看待上海自貿區。
此外,包括:跨境人民幣業務的擴增與成長、上海國際黃金交易中心的成立,以及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等新金融市場的籌設等等,上海自貿區在為中國探索金融改革與開放的道路上,同樣擺出快步前進的姿態。
上海自貿區從提出、通過、設立到交出首份成績單,再次展現驚人的「中國效率」。
據稱,上海自貿區的由來是2013年3月底,甫上任的李克強來到上海視察外高橋保稅區時,要求上海積極探索在現有綜合保稅區的基礎上,建立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
依據上海自貿區的總體規劃方案,上海自貿區規劃為四塊功能區域,範圍包括上海外高橋保稅區、上海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上海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四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共計28.78平方公里。
事實上,李克強提出這項構想比經常被用來做對比的台灣自由經濟示範區起碼晚了一年半時間,台灣的示範區2011年9月就見諸於政府「黃金十年、國家願景」規劃中的「活力經濟」篇。
但上海在李克強提出自貿區的構想後隨即展開研議與規劃,不到半年就將方案報送北京,大陸國務院也於2013年8月22日批准,9月29日上海自貿區正式掛牌成立。
今天,當上海已經在檢視自貿區一周年的成績單時,台灣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卻還躺在立法院作為政黨角力的籌碼。
然而,真正讓人憂心的並非台灣的持續空轉,而是民眾與社會對於國家發展的停滯似乎已經變得愈來愈無所謂了。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