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鼎鈞/台北報導
對日抗戰期間,中華民國遠征軍在緬甸戰區成功阻斷日軍西進印度,奠定盟軍反攻勝機;國軍的優異表現,大幅提升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遠征軍在緬甸戰場三年,傷亡高達10萬餘人,將士英靈在海外漂泊超過70年。在馬英九總統的支持下,國防部經多方努力,日前終於迎回陣亡將士牌位,並於8月27日入祀圓山忠烈祠。今(3)日舉行的「中樞秋祭忠烈殉職人員典禮」上,馬總統將率副總統吳敦義、五院院長、文武官員祭拜陣亡將士,這也是中華民國元首第一次在自己的國土上祭拜當年在緬甸戰區英勇犧牲的英靈。典禮上並將播放遠征軍影片,以表彰他們對國家的重大貢獻。
民國31年至33年間,中華民國遠征軍兩次入緬與盟軍共同作戰,其中仁安羌一役,國軍以新38師(師長孫立人)113團(團長劉放吾)不足千人兵力,重創數倍優勢之日軍,成功營救受困英軍7千餘人及英美傳教士、新聞記者等5百餘人,遠征軍以寡擊眾的輝煌戰果,轟傳國際,盟軍士氣大振,史稱「仁安羌大捷」。負責指揮作戰的孫立人師長與劉放吾團長,不但獲得國民政府頒授四等與六等雲麾勳章,孫立人並獲美國授予豐功勳章、英國授予帝國司令勳章(第一次頒給非英國人)齊學啟副師長與劉放吾團長也獲得英國政府嘉獎。
總統府發言人馬瑋國表示,馬總統非常重視國軍這段光榮歷史。總統認為,正因遠征軍在緬甸戰區的優異表現,使得盟軍對中華民國國軍刮目相看,大幅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英美兩國也因此決定在民國32年1月11日聯袂廢止對我國近百年的不平等條約,另訂平等新約。
更重要的是,蔣中正委員長得以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身分,在當年底應邀至埃及參加開羅會議,並與英美元首共同發表《開羅宣言》,而《開羅宣言》中明載「日本竊自中國的領土,例如東北四省、台灣、澎湖列島,必須歸還中華民國」;可以說,中華民國遠征軍英勇犧牲解救盟軍,間接促成了台灣、澎湖重回中華民國的懷抱。民國81年4月是仁安羌大捷50週年,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趁訪美之便,特別到芝加哥向劉放吾將軍當面致謝,場面感人,事隔50年,英國人感恩之心不變,也令人動容。
馬瑋國說,總統特別指示國防部在「中樞秋祭忠烈殉職人員典禮」上播放遠征軍紀念影片,除了表彰陣亡將士的功績,也藉此強調,國軍的犧牲奉獻與中華民國的生存發展息息相關、緊緊相連,無論是北伐、抗日、出國遠征,最後光復台灣、保衛台灣、建設台灣、守護台灣,國軍對國家的貢獻,在歷史上永難磨滅。
關鍵字: 馬瑋國 馬英九 吳敦義 緬甸 國軍 忠烈祠 政治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