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05
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蘇格蘭國家劇院聯合製作
〔記者楊明怡/台北報導〕高雄春天藝術節引進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及蘇格蘭國家劇院聯合製作的《馬克白後傳》,成為該劇首度亞洲巡演的台灣獨家場。
《馬克白後傳》編、導、演皆為一時之選,編劇大衛‧葛雷格(David Greig)是英國當代優秀劇作家,作品含括經典劇、歷史劇、兒童劇、改編劇、翻譯劇,風格有趣大膽,在《馬克白後傳》中,他「拉到滿」的幽默也引來討論。
導演洛葛仙妮娜‧希爾伯特(Roxana Silbert)是英國著名女性戲劇導演,飾演劇中女主角馬克白夫人的賽奧漢‧雷門(Siobhan Redmond)是影視舞台三棲明星,去(2013)年因戲劇傑出貢獻獲大英帝國勳章。
皇家莎士比亞劇團是英國最具影響力的劇團之一,無論規模、組織、經費、演出品質均數一數二,莎劇演出的歷史及權威性更是舉世公認,不過,《馬克白後傳》並非莎士比亞劇,而是從莎士比亞名作《馬克白》結局開始寫起的新劇。
在葛雷格創作中,馬克白夫人未因良心不安而自殺,反而色誘入侵的英格蘭將軍西華德,改嫁復位的王儲馬爾康,成為隨機應變、主動積極的「新女性」。劇中西華德對國與國、民族與民族間「統一」或「入侵」的思索,因葛雷格的中東背景,一般認為影射了2011年暫時落幕的伊拉克戰爭。
台南人劇團總監蔡柏璋特別欣賞馬爾康一角,認為第三幕馬爾康與西華德的辯論十分精彩,台詞「我的軟弱其實就是我的力量(My weakness is my strength)」翻轉了該角的複雜度及深度;專精英美文學的詩人余光中,則認為相較「是非分明,報應不爽」的《馬克白》,《馬克白後傳》充斥政治妥協,勝利者是馬基維利主義(Machiavellianism)。
《馬克白後傳》5月9、10日在高雄文化中心至德堂演出兩場。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