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aygay (幹! 我是異性戀啦!)
看板movie
標題[推薦] 大夢想家
時間Fri Nov 15 18:55:12 2013
Saving Mr. Banks, 台灣翻作 大夢想家。 Ok, 我必須說這翻譯爛死了... 我想會想出此翻譯的人肯定已經看過電影或者本身就是翻譯這部電影的人, 所以他知道電影在說什麼, 知道故事想帶出什麼, 然後用一個最簡約也看似有力的方式, 把一個有深度且複雜的故事直接像寫評語一樣給了一個眉批: 大夢想家。 再不然, 想出此標題的人想以此部作品跟2011奧斯卡大贏家The Artist(大藝術家)來個互 相呼應...嗯, 的確, 除了簡潔好記以外, 這兩部電影確實也有彼此共鳴的地方, 但是對 於這樣的片名我還是想說what the ____ 回到這部電影, 太感人了, 我相信到片尾的時候, 好多觀影人落淚, 我絕對不是唯一被 挑動的人, 這是一部充滿歡笑也充滿眼淚的電影, 一部販賣夢想的電影 (Well, no wonder they coined the Chinese title as that)。 好萊塢從來不缺販賣夢想的作品, 更精確的說, 攤開好萊塢的電影史就是一齣齣販賣夢想 的編年史, 而媒介就是影像, 以動畫或演員演繹出一部部小人物也好, 大英雄(當然還是 主流, 美國人熱愛英雄)也好的奮鬥史。 這部電影之所以特別, 因為故事就是以迪士尼先生(Walt Disney)當年如何跟Mary Poppins (歡樂滿人家, 1964年電影)的童書作家P.L.Travers交涉, 讓Travers夫人願意把版權賣給 迪士尼動畫公司製作成電影的故事。 這部童書Mary Poppins我沒看過, 1964年的同名電影我也沒看過。但基本上故事內容跟作 者Travers的家庭很像, 童書裡的父母也是做銀行業, 然後有個帶著雨傘飛行叫做 Mary Poppins的仙女來到這個家庭施展魔法帶給小孩開心的故事。 2011年有兩部電影故事背景也都跟電影製作有關, 一部就是The Artist(大藝術家, 出品 國: 法國), 一部就是Hugo(雨果的冒險, 出品國: 英/美)。前者獲得當年奧斯卡10提名, 後者則有11項。我前面提到大藝術家和這部電影有些關係, 其實也不過就是這個。只是 相對於大藝術家或者雨果的冒險鏡頭下訴說的是電影的後製為主, 大夢想家專注的完全的 是電影工業的前製部分: 原作改編、劇本、音樂、歌詞 ....不對, 音樂和歌詞怎麼會是 前製呢? 因為這是一部音樂劇電影(Musical Film), 不同於一般電影, 音樂劇電影的作曲 家、作詞人往往需要在前端作業就開始工作&合作,因為既然是音樂劇, 劇情的走向和音樂 還有台詞(大部分歌詞化)緊密相關, 所以音樂和歌詞就放在前製了。簡單的來說就是影片 開拍還沒出現的一切作業我們都可以稱為前製; 影片開拍後才加入一切作業因此稱為後製 。 講到販賣夢想是好萊塢電影最重要的精神之一, 尤其在動畫上更充分顯現, 小美人魚、 獅子王、天外奇蹟、玩具總動員、怪獸電力公司....甚至可以說, 要找到一部跟夢想沒有 關係的的動畫還真的比較難....阿拉丁? 美女與野獸?...別鬧了, 給多少其貌不揚的男人 多少有一天可以遇到正妹的自信。 但是這部電影的夢想特別濃特別大。 迪士尼動畫公司的夢想不是只有在影視本身, 迪士尼的夢想還擴展到迪士尼樂園 --- 一個真正在販賣夢想的世界: Where dreams come true! (一個讓夢想成真的地方) 藉由故事發展, 這部電影把前製作業的鏡頭帶給觀眾, 包括Walt Disney如何百般說服童 書作家出售故事版權讓他們製作影片, 還派了作詞家、歌曲作家、動畫家各一名, 貼身和 作家透過討論不斷地修改、合作。而現實生活裡的那名歌曲作家Richard Sherman(其實當 年是有兩位Sherman一起寫音樂, 一位是Richard, 一位是Robert, 為兄弟檔作曲/詞家, 但是哥哥Robert已過世, Richard現已85歲)今天也有來現場跟大家分享當年這份艱鉅的人 物和與這位難搞的女作家共事的一些故事。 1961年迪士尼先生邀請Travers夫人遠從倫敦飛來洛杉磯一起合作把童書Mary Poppins改 拍成電影, Travers很不願意, 但是抱歉她一開始到底為什麼不願意我不是百分之百聽清 楚(美國看電影沒有字幕, 我今天從我家開到迪士尼製片廠7 miles多的距離(約11公里) 竟然天殺的花了我1個半小時....你他媽的相信嗎?? 這就是LA最惡名昭彰的地方...X 迪士尼製片廠又大的像什麼一樣, 我一開始還開錯入口, 好不容易在區內人員指引下找到 地方停好車衝到製片廠專屬的放映廳(一般不對外開放, 只針對特殊活動), 一進會場主持 人還好才剛說完話, 所以我雖然遲到15分鐘, 但是沒有錯過任何1分鐘的影片, 只是待我 找到僅剩的一個位置時(沿排跟人說抱歉&借過...), 螢幕上影像已經開始, 而我才坐下來 還在喘氣, 還沒馬上進入狀況, 再加上去之前沒有先做功課, 基本上我完全不知道電影裡 的故事背景就對了。 Ok, 廢話太多, 接下來不會有了。 總之, Travers對於要和迪士尼合作充滿敵意, 基本上她鄙視迪士尼, 1961年的迪士尼到 底有什麼值得鄙視的我不知道, 但就好像再過50年, 你可能也會對於20世紀以前對同志或 者種族的歧視感到不可思議一樣, 總之當時Travers覺得迪士尼公司就是來做生意的,他們 只想賺錢, 只想從小孩和大人的錢包裡騙錢, 所以姿態非常高。 所以這部電影的主角就是這位Travers夫人(Emma Thompson飾演), Walt Disney則由我最喜 愛的好萊塢男星之一(絕對有前3名)湯姆漢克飾演。這位Emma Thompson我對她認識不是很 多, 但是她在片中的演技之精湛, 幾乎在一開始就抓住我所有的注意力, 我可以說是非常 非常感動, 因為她演技讓我想起梅莉史翠普, 沒有一個臉部肌肉不在演戲, 一個嘴角一個 挑眉或眼神...我想說這個人就是傳說中的戲精不會錯, 她甚至搶了湯姆漢克的風采...當 然這部片的主角本來就是Travers, 戲份還有所要揣摩的內在都是, 但是這樣的結果實在是 太棒了, Emma Thompson一定會被下次奧斯卡提名最佳女主角, 但是如果說她最後沒得獎 我想應該會有很多人抱不平。 (接下來多少會涉及劇情...這部電影一個月後才會上映, 不喜歡看電影前知道太多的人請 止步, 或者直接跳到第二個 "===" 之後) =============以下, 有涉及劇情============= 回到電影本身, 基本上故事的敘述有兩條線: 主線: 1961年和Disney在LA談合作的Travers。 旁線: 在澳洲度過哀傷童年的小Travers, 大概10歲上下的小女孩。柯林法洛飾演小女孩 的父親, 是一名失意的銀行家。 這兩條線幫助我們重建一個深刻的Travers, 一個鮮明生動的女主角。隨著主旁線的切換 , 讓我們逐漸地好像親身接觸一位外表堅強、不解風情, 甚至可以說是刻薄尖銳的女人, 其實卻隨時處在被過去的傷痛淹沒的狀態。 一個曾經擁有美好家庭生活開心的小女孩受盡父親的疼愛, 然而事業上的失敗讓一切變了 樣。像許多父親一樣, Travers的爸爸是個硬漢, 不想讓小女兒知道太多經濟上的困難, 總是給女兒無比的歡樂和承諾, 而Travers也把父親當做英雄一樣崇拜。然而當所有壓力 讓其父親精神崩潰且病倒後, 小女孩的童年嘎然提前結束, 傷心的往事也充分的顯現在她 後來的人格怪異上。 有幾幕的對話簡單但是卻讓人心痛。Travers的母親一夜受不了壓力走進湖裡要自殺, Travers跟著走進水裡然後拉著媽媽說: "Mom, it's time to go home." (媽, 時間差不 多該回家了...) 她沒點破, 但是她藏在心理, 一個敏銳又易受傷的心靈。 父親最後在病床上走時, Travers拋下手上本來從外頭摘的一堆李子, 跑到死去父親床前 一段話也讓人眼淚潰堤: "Sorry..i dropped the pears.......You promised me you would fix everything.." (對不起我把李子弄掉到地上了......你答應過我一切都會好轉...) 小女孩說這句話的時候臉上沒有淚, 只有一種不解和憤怒, 一切美好都結束了, 因為她 最信賴的父親離開了, 忘記了承諾。 對女主角性格上的諸多疑惑, 隨著電影的發展都有了直接或間接的解釋。1961年的Travers 會抗議為什麼這部音樂劇要作來討好小朋友, 為什麼要以迪士尼的方式給小孩子歡樂和甜 蜜, 她恨透了那種甜蜜, 對她來說迪士尼動畫公司既蠢又低俗。她要求整部音樂劇裡不准 有紅色, 後來我們知道紅色讓她想起父親離開前咳在床單上的大片血跡...她也忘不了他 父親生前祈求債主(或者是公司老闆)的時候, 被酸要有男人該有的"Responstible"(責任 感...電影造字), 因此她完全無法接受詞曲家在創作歌曲時自行填入這個詞進去, 因為那 讓她聯想到父親在她面前受到的屈辱... 此外, 她堅持迪士尼公司不能把這部劇做成動畫, 她恨動畫...她要真人演出, 即便 Mary Poppins裡面有企鵝, 她也一度無法妥協用動畫製作, 而要求用真的訓練過的企鵝 等。 在了解女主角這樣的過去後, 我想所有人都會對她的際遇產生共鳴且認同, 並且同情一位 有這樣不幸過去的作家。 電影同時也展現很多幽默風趣的橋段, 大部分都是作家在與詞曲家&動畫家互動、合作時 所擦出的火花, 可以看到作家的權力之大, 不斷的否定他們努力擠出來的點子, 歌、詞、 動畫家面臨一次又一次的挑剔與修改。 片尾迪士尼先生很感性的說服了Travers, 讓她知道迪士尼不是只是像錢看的公司, 因為 迪士尼先生小時候也很苦, 他想幫全世界的小孩子圓夢, 他清楚知道苦, 只是把苦澀藏起 來, 對照Travers那樣看似冷酷偽裝, 卻得不斷躲避無法面對傷痛的怯懦, 形成了一個反 差。 ============== 以上, 涉劇情部分結束 =================== 我很喜歡迪士尼樂園, 我也相信迪士尼是一個販賣夢想最成功的公司, 美國人這麼愛小孩 這麼願意給小孩夢想, 不管給得起或實際上給不起, "做夢"是美國社會給所有小孩最大的 權力。而且我覺得這樣的民情風俗或許跟電影文化也有很大的關係, 當然, 這之中一定牽 扯很多商業利益、市場取向等, 但是終究它指引出一條算是好的正向的一面。 另外就是用電影作公關似乎可能是新風潮? 2010年的The Social Network(社群網戰)雖然 可能讓fb創辦人不爽, 但是用電影行銷公司卻好像因此帶出一條新路線。 今年年中的電影The Internship(實習大叔)帶出google的創新形象, 現在 Saving Mr. Banks緬懷Disney的經典音樂劇Mary Poppins外, 還宣揚了夢想這個已不再新 奇的關鍵字, 但是卻再一次地成功的賺人熱淚, 是一部精采的歷史故事穿插著或虛或實的 往事。(我想Travers的身家背景基本上是正確的, 但是她父親是否真給她帶來這麼強的人 格影響 => 難搞, 應該是為了這部電影杜撰出來的..另外, 現實裡的Travers是雙性戀, 酷吧。) 至於和這部電影配樂家Thomas Newman還有Mary Poppins原音樂劇詞曲家Richard Sherman (當然也在這部電影裡的歌曲改編和引用上有貢獻, 大夢想家這部電影的歌曲都是當年 Richard Sherman所寫的)兩人的會面倒沒有什麼值得說太多的, 電影本身很棒, 配樂也很 恰如其分的襯托許多種情緒。Thomas Newman被問到創作此部音樂上的困難之處時, 有特 別提到 "如何在不同場景"的銜接上(倒敘:小時候的畫面 vs. 1961年的Travers), 讓音樂 有好的表現是最大的挑戰。 另外很特別的觀影經驗就是, 由於主要故事場景在迪士尼製片廠的辦公室或工作室, 影片 裡可以看到許多製片廠的畫面, 也包括製片廠裡的電影院...而我今天就是開車到製片廠 裡, 在裡面的電影院看這部電影。所以會發現大螢幕上的很多畫面就正在我四周, 看完電 影走出來經過那些建築物還會想到剛剛某個鏡頭有看到...真的很有趣。 最後, 所以 Saving Mr. Banks 代表什麼? Mr. Banks就是代表Travers在銀行業工作然後 不得志的爸爸, 當然也可以說是在反映Mary Poppins這套童書裡於銀行工作的爸爸。 所以直接翻譯就是: "拯救銀行先生" 當然中文片名也不太能這樣翻, 但我覺得就算是 "銀行先生" 也比 "大夢想家" 好過千倍 。 最後, 如果想看作曲家Thomas Newman/歌詞曲作家Richard Sherman照片: (中間是Richard,右邊是Thomas) 全文連結拉到底就是照片了:(FB連結)
http://goo.gl/TpeQo6 -- 作者 purplebean (紫豆)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問卦] 有沒有韓裔跟日裔打不進NBA的八卦? 時間 Fri Aug 16 13:43:27 2013 推 yoyodiy:張伯倫是華裔最早打NBA還比姚明林書豪早好幾十年刻意忽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6.169.227.105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